那桥,那人,那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教学实录
赏析: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方卫成 一、起──未成曲调先有情
(音乐《爱的奉献》渐起,渐强。)
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一首深情的《爱的奉献》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当中。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小钱,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板书:台湾 杭州)请同学们拿出课文,快速找一找,课文哪几段直接描写了海峡彼岸的情景,开始。
(生自由整体感知课文。)
生:3~5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海峡彼岸的情景。
师:请找出3~5自然段中直接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行为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课文3~5自然段)
师: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行为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再读一读。
(生读课文,圈圈画画)(教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
(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一段音乐的渲染,一段深情的叙述,学生十分自然地进入了情境之中。再者,设置的三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
二、承──一词一句总关情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里直接写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行为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还找了什么地方?
生:我找到了第四段。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这是写台湾青年的行为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这段写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行为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请再读一读,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不合情理吗?
(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李博士的行为为什么会让你感到不合情理呢?
生:因为这时台湾已经发生了7.3级的地震了。只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可是李博士还是继续为青年做手术。所以我感到不合情理。
生:情况如此危险,他还是坚守手术台──不合情理。
师:还有么?
生:这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前面说他不得不停止工作了,后面却写他继续为台湾青年做手术,我觉得有些不合情理。
师:你说。
生:因为他是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骨髓才从台湾的身躯里抽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不合情理。
师:他是利用大地震动的间隔在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旧坚守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险情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生读课文。)
生:他面对的是做手术时随时会来的余震。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师:这里写了情况很危急,你还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什么?
生: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生:只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即使跑到空旷的地方也有危险。
师:是呀,即使跑到空旷的地方也有危险。再读一读第一句话。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师:这是说余震的破坏,也有如此之大。还读出了什么?
生:突如其来,它就是说余震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刹那间来的。
师:还有呢?
生:突如其来就是没有想到,突然一下降临了。
师:是呀,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险。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再读一读3~5自然段。
生:第三段中说“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危险?
生: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而且这个时候,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是的,说明地震如此之大,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而且地震突如其来,也是突如其来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师:(追问)哪个词?
生:(齐)袭击。
师:是的,也是突然降临的。(音乐《二泉印月》响起)(深情地)同学们,这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台湾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有1700多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人们妻离子散,无家可归。(面对搜救画面)这是搜救队在废墟之中正在寻找受伤的人。一天中余震的次数达到了六、七十次。(画面定格地震惨状图片)这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停顿)同学们,面对如次险情,李博士为什么仍能沉着地坚守手术台呢?
生:因为李博士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小钱正等待着从台湾青年身上取来的骨髓。
师:用骨髓救命!
生: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小钱正等待着他的骨髓。
生:因为手术台就是他的岗位,他应该片刻不离。
师:是呀,他把救死扶伤看作了自己义不容辞的──
生:(齐)责任。
生:李博士不顾一切地为台湾请你做手术,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杭州有一位青年正在等待着台湾青年的骨髓。
师:是呀,是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慰,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生1:读课文第5自然段。
(较为平淡。)
师:他已深深地被李博士的行为感动了。再深情一些!
生2:(深情)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多么令人敬佩的李博士啊!同学们,李博士的行为看似不合情理,却又是那样的──
生:(齐)合情合理。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紧扣文本的阅读,没有过多的琐碎环节,有的是学生亲历文本徜徉语言之河后自然生发的情感。从文本的角度来看,词语是其生命。一个“袭击”,一个“突如其来”,在学生的咀嚼中,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教师通过追问,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从“不合情理”到“合情合理”,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纵向深入,内心的情感荡起了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