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误区举隅

语文课堂教学误区举隅

教案设计   2025-01-25

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语文教师也在潜心摸索,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程的能力各不相同,致使钻研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令人眩目,往往是刚跨出“泥潭”又走向误区。正因如此,我们渐渐发现“浮华”课程背后潜藏着危机,现把“管中窥豹”的失真之举列出一二,以求共讨。

一、字词教学空泛化

细细回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包括公开教学,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实抓实?低年级为了扫清字音障碍,出示生字后找几名同学读读就扫清了,书写时找几个范字电脑演示指导一下,学生再仿写几个就结束了。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都安排在课外预习中,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开篇就直奔内容。或是初读文时,教师只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问问别人”就一带而过了,至于怎么读准,哪是重点,怎么弄懂,怎么运用都无足轻重。这种淡化、泛化字词的弊端早已显现:学生作业、习作中的错字连篇,病句频现,甚至连最简单的标点符号都分不清。自问:语文的工具性何以体现?何时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都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基本功,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崔峦先生也多次强调: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专务,应避免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言过多的活动、表演。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异化,警醒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字词观,针对实际及早补救。

二、朗读教学表演化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但在我们的阅读课上,尤其是朗读环节上,教师往往置学生个性感受于不顾,,或用朗读技巧强化,或用标准范读限制,虽然朗读指导和形式精彩纷呈:找伙伴读,小组内评读、教师引读、问读、竞赛读、表演读等,但不容置疑的是学生在同一感悟同一标准下机械的模仿训练,无论怎么相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综合素养也难以真正提高。真正的朗读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行为,虽然不同年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各异,但教师也应尊重他们或浅或深的个性感悟,决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读和理解是成正比的,不应强求一致。我曾听赵景瑞老师谈过学生对《寻隐者不遇》一诗的理解。有些学生在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时,边读边摇头,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有些学生则边读边点头,因为他们觉得隐者真“隐”啊,从心里很佩服隐者;还有些学生边读边抬头,因为他们感受到诗人很困惑,对隐者在白云深处有一种莫名的向往。由此可见多元的理解才能折射出个性朗读的风采!

三、小组合作形式化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却成了最时髦的学习方式。每名教师都用过,课上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好象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转变观念。在这种表面的合作讨论中,学生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探究合作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的结果要反馈。

四、表扬频繁化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他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加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所以在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各种温柔的肯定:“你真棒!

点击显示
【语文课堂教学误区举隅】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1665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