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北京顺义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2.1
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拮据(jū) 称心如意(chènɡ)
B.字帖(tiē) 刊载(zǎi) 情不自禁(jīn)
C.阴晦(huì) 涨红(zhànɡ) 孜孜不倦(zī)
D.倾斜(qǐnɡ) 干涸(hé) 迥然不同(jiǒ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和母亲都有些罔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受人欢迎的秘决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D.这次学校举办的公益讲座,使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豁然开朗。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B.在永无止境的学海里,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学子还是孜孜不倦地在遨游。
C.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我们松懈在最后关头,今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D.许多先天遗传条件很好的的鸽子没能成为战绩赫赫的赛鸽,真是应了“玉不琢不成器”那句老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 ① 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那么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② 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 ③ 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 ④ 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A.①即使 ② 何况 ③ 是 ④还是 B.①如果 ②因为 ③是 ④还是
C.①如果 ②何况 ③不是 ④而是 D.①即使 ②因为 ③不是 ④而是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落实。
D.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答案:1C 2D 3A 4 B 5 C 6D
二、填空(共8分)
7. .默写(5分)
(1)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2)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原因的两句是: ,
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 (2)左牵黄,右擎苍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8. 名着阅读(3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着名的国别体史书,是汉代 ① 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们的言行。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唐雎 面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在外交上战胜② 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以 ③ 的小事设喻,委婉进谏,使齐国强大的故事。
答案:①刘向 ②秦国 ③自己与徐公比美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眼下,“微博”不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而且, “微博风”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每天忙着“织微博”,乐此不疲。对我们身边的“微博”你了解多少呢?
9.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微博信息传递的特点及作用。(4分)
【材料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 ‘语录体’发表或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快速的互动传播方式,给网民们带来了一场沟通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舆论场。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网站或者不同网站注册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微博(不需要实名认证,可自由选择实名或昵称命名微博),可以发布、收听信息,还可以转播感兴趣的信息、参与评论、进行互动交流。
【材料二】
登录微博后,你会发现堵车信息、求助信息以及情感信息等正在滚屏中流动,通过点击“FOLLOW(跟随)”键,就能持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件,并传达给自己的关系群。“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说,这个FOLLOW功能,打破了博客原有的“点对点”交流模式,转变成为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FOLLOW”形成自己的听众部落。
【材料三】
从2008年到2011年春节,一条寻人照片在微博上已被全国网友转发了6000多次。一位回乡过春节的大学生,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像极了那张在网上被疯传两年多的寻人启事,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最后,在警方的协助下,被拐卖的孩子终于回到家中。截至2011年2月,通过微博打拐已有5名孩子被救出。
【材料四】
2010年8月8日凌晨,假期回家的一位大学生用手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19字信息,成为最先向外界发布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信息。2010年的日本地震以及我国云南的地震中,微博再次充当救生员。被困人员通过发微博来求救,救生员通过微博来及时传送援救情况。
10.下面是记者调查中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材料,从中你发现中学生使用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材料一】
记者在新浪某个微博群上看到,这个微博群注册有一百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更新。内容大多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儿:上课吃零食、在同学背上贴字条、上课传纸条、在课桌上刻字、背地给老师起外号等,另外也有一些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二】
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读初中的女儿好好学习,答应她只要考试95分以上,就给她换部新手机,现在愿望是实现了,可是慢慢发现女儿现在机不离手,刚开始还以为女儿在发信息或者做作业,后来才知道女儿是迷上了写微博。吃饭也要拍桌上的菜发到微博上,就连睡觉前还要发条微博告别“粉丝”。如今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了
【材料三】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在他的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上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上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成了常有的现象。
11. 微博欣欣向荣之余,也乱象纷纷,如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北京市首推微博实名制,即注册微博需要真实身份信息,对北京市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你发布一篇微博,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
9.特点:自由发布信息;互动交流信息;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答出1点0.5分;作用:便于了解各类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分
10.沉溺于微博发送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影响学习。评分:本题3分
11.答案要点参考:①支持这种做法,采取“实名制”的方式,令言论更具可信性,更具真实性;②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是责任诚信的良好开端。③不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不敢说真话。 评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劳其筋骨 ④曾益其所不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1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就“国”而言,“死于安乐”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2. ①起,指被任用 ②这个 ③使……劳累 ④通“增加” 评分:每个1分
13. ① 以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②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评分:每句1分
14.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外患
评分:本题4分,每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 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5.作者写了三次见到孙犁先生,孙犁先生都是带着套袖,孙犁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带套袖?分别带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觉?阅读完文章以后,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 况作者的感觉
第一次捡豆粒时带着套袖①
第二次② ③
第三次④ 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16.文章第⑧段作者叙述与孙犁先生书信往来的内容,似乎与孙犁先生的套袖无关,这一段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作者是怎样把孙犁先生刻画得生动感人的?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150字以内。(7分)
答案:
15.①亲切 ②准备糊窗缝时带着套袖 ③干练、有活力、时刻准备工作 ④写作时带着套袖
评分:共4分,每小题1分
16.不能删去,作者与孙犁先生书信往来中,孙犁先生谈了对纸张的珍惜,这是通过另一个生活细节来体现孙犁先生对劳动的珍惜,生活质朴勤俭。表现了孙犁先生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评分:本题4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
17. 示例一
截取孙犁先生生活中带套袖的典型细节,作者借助“套袖”带套袖这一细节,刻画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的优秀品质。
示例二
动作描写“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另外,写带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等行为,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
评分:本题7分,方法2分,分析3分,语言2分。
(二)阅读《低碳的误区》,完成下列各题。(7分)
低碳的误区
王彦佳
现在我们大多有个共识,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策略是“低碳发展”。我们天天在说“低碳”,要投资低碳项目、采用低碳技术,最重要的是确定这一项目或技术是否真为“低碳”。
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为例,它就很难说是否是低碳技术。整个太阳能发电的产业链,它的运作过程如何呢?首先把沙子经过矿热炉,由氧化硅生产出工业硅,然后再得到晶片,这个过程需要电力的投入,属于原料生产阶段。随后把电池组件运到一个地方安装起来,建成太阳能发电站,这是设备生产阶段。最后到了发电阶段,就是运行这个电站发出电。
这样一个过程,真正发电之前的工作都是消耗能源的排放产业,只有到了最后一步才有可能做到低碳。而前面工业硅的生产属于高耗能行业,它的产值能耗一般来说是高于当地的平均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不是一个低碳产业。如果排除工业硅的生产,只提光伏电池的组装,可能降低碳排放,但是整个过程都需要电,耗电量非常大。
再来看看我们比较熟悉、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扶持的纯电动汽车。它的简单使用过程大家都知道,先发电,然后通过电网把电输到充电站。最近也有新型纯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在家充电,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要充电后才能上路。上路后,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显现了出来,就是行驶过程中零排放。
与传统的汽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就是把汽车移动性的分散排放转化为电厂静态的集中排放。比起汽油汽车在大街上边行驶边排气,纯电动汽车的排气自然要容易控制得多。但是是否因此就能判定它属于低碳技术呢?
要判断这一点,其实就是要了解纯电动汽车的供电问题。如果电力全部来自于无碳或者低碳电源发出的电,它的每千瓦小时的电量排放非常低,那么毫无疑问纯电动汽车有利于降低排放,是低碳技术。但是从我国现有技术及以煤为主的发电燃料结构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做过分析,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发电端的排放,实际上高于汽油汽车。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低碳减排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节电就是间接低碳减排。有些低碳项目从理论上看无排放,但是消耗电力,属于间接排放。同时,有时候直观判断一个项目是否低碳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判,比如某些低碳园区的发展,消耗的能源反而更多。所以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低碳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教授)
18.本文作者通过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和“ 纯电动汽车”能耗的分析,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理?(2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
2011年4月,由台湾台达电子集团捐建的绵阳市某小学正式落成启用。考虑到绵阳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方采用了夏季以通风、隔热、遮阳、隔潮为主,冬季以集热、保湿、通风为主的太阳能建筑设计。
学校的每间教室里有大大小小共计24块玻璃。教室、办公和宿舍等主要建筑的屋顶部分设置了热缓冲层。宿舍楼顶还设置了种植屋面。学校多栋建筑的首层房间地面下还设置了架空层,使之与地面形成空气流动层,有效防止地面湿气进入室内,以达到隔潮作用。该校校长说:“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学校的夏季室内温度跟采用传统建筑技术的学校比要低2度-3度,一年可节约运行费用数万元。”
你认为这种设计方案是真正的低碳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8. 低碳减排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低碳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
评分:本题2分,两个要点,每点1分
19.要点:这种设计方案是真正的低碳。利用玻璃集热、楼顶隔热设计或种植屋面,地面下设计架空层等等,这些设计都是直接利用太阳热能或自然通风、隔潮隔热,没有间接消耗能源,所以没有直接的碳排放,是真正的低碳设计。
评分:本题5分,内容3分,语言2分
(三)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8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0.节选的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分)
21.作者认为“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职业有趣味?(4分)
22.选段的结尾处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20.要乐业,以业为乐(要乐业) 评分:本题2分
21.①投身到职业之中,看职业的变化、进展的状态 ②刻苦工作(奋斗) ③在竞争中获胜
④专心做一职业,杜绝许多游思与妄想 评分:本题4分,每点1分
22.引用孔子的话,将“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者进行比较,从中告诉人们只有“乐业”(或“以业为乐”)才能在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乐趣,生活才有价值。 评分:本题2分
六、作文(共50分)
23.题目:这也是一种美丽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