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学案
目标导学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句。
3、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
4、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预习指导
一、了解作家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读不准的字词。
2、正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彗星袭月( )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唐睢不rǔ ____使命秦王fú ___然怒 休jìn ____降于天
天下gǎo ___素 秦王色náo ____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流畅课文,同桌检查读文。
4、小组内读文,推荐一人准备参加读文展示。
5、结合注释自主译文,勾画有疑难的语句。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课堂学习
一、检查读文。
1、齐读。
2、指名读,找生评价。
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一)、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 答疑解惑。
三)、积累重点字词。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 )
2)唐雎不辱使命。( )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4)长跪而谢之。(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6)岂直五百里哉。( )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否,非若是也( )
9)以大易小( )10)大王加惠( )
11)请广于君( )12)怫然( )
13)秦王色挠( )14)徒以( )
2、 一词多义:
于 受地于先王______
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以头抢地尔_____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
3、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词: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 今义: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今义: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古义: 今义: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古义: 今义: ⑥以大易小 古义: 今义:
5、翻译重点语句。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⑧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千里,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三、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共四段,请理清结构。
3、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写法。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3、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
4、文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课后巩固
1.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 _》,其中的秦王是指_____ _。
(2)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______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______行为。
(3)“先王”是指______;“布衣”是指______,是______的修辞手法;“寡人”是______。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秦王不悦。
3、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4、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阅读答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给下列字注音:怫( )跣( )祲( )缟( )
2.此段通过____ 的形式,主要塑造了____、____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点字的词义。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臣而将四矣。矣——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臣而将四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列举两个我国历史上其他“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并各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故事。
中考链接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下列几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将使楚 上使外将兵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学而时习之
C、齐人也,坐盗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有虚名
11、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义。
① 通 ;意义 ② 通 ;意义
12、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
B、所以然者何 植然其言
C、吾欲辱之,何以也 臣是以无请也
D、为其来也 植然其言
13、面对楚王提出的 的诘难,晏子以“水土异也”立论,得出
的结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论点。
14、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