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会克隆》习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提出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教学应以培养想象力为主要目标,在假设“我会克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想清楚克隆“什么”和“为什么”要克隆它。
克隆“什么”是想象的具体对象,“为什么”克隆是想象的意义价值。教学的重难点在“为什么”。由此,本次习作教学大约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查阅资料或问别人,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把自己想克隆什么说给同学听;
第三步:把自己想象成某个克隆动(植)物,通过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说明科学家克隆自己的价值。
(二)导写过程:
1、搜集信息,了解克隆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克隆科技的资料,并把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张贴到教室,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初步懂得两点:
(1)“克隆”,是单亲繁殖复制生命体的技术;
(2)“克隆”,具有繁殖和保存有价值基因的重大意义。
2、师生对话,克隆什么
话题之一:你喜欢的克隆动植物是什么?
教师:科学家们卓有成效地克隆了好多动植物,想想,你喜欢哪个(种)动植物?先给同桌说说,再说给大家听。
话题之二:你克隆了什么?
教师:“克隆”是一项很意义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是一名克隆技术专家,你想克隆什么?你可以根据以下提示把你所克隆的成果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自己确定介绍内容,先说给同桌听。
提示:类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健康状况主要特点
教师巡视其中,及时提醒学生,想象须符合“单亲繁殖、复制有价值的生命体”的概念随时发现有创意的克隆内容。
全班交流:我克隆了什么。
3、现场自述克隆故事
教师引言:
在童话故事和卡通片中,最有趣的就是猫、狗、鸡、鸭会说话,小草、花朵、树木、鸟鱼也会说话,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有生命。其实,这是作者采用的想象手法,运用这个手法,能把这些事物的性能特点更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科学家曾经克隆了羊、牛、鼠、蛙等等,这些稀少的“克隆生命”一般都远离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怎样使想象变得具体和完整呢?让我们把脑袋“倒”过来,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你就不再是你,而是你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那个被克隆的动植物了,请结合你所知道的克隆知识,以它们的思想和口吻写个“发言稿”,科学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概况、本领、优点、缺点理想等等。
“角色自述”(先各自准备5分钟,然后自述。)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克隆世界自述——我的生命故事”的字样,还聘请五六个“科学家”对发言的“科学价值”作鉴定。
2、要求各位同学的发言要模拟相对应的克隆角色声音。比如,小羊的声音要细声细气,小牛的声音要浑厚低沉,大树的声音应该粗放和大气……
3、如果是同一个内容里的两个或几个角色,可以合作发言。
4、教师也应充当一个角色,发言的时间视现场情况而定,主要起诱导、示范、调整作用,并给现场增添热闹气氛。
自主写作
先请全体学生静心整理自己的发言内容,然后为自己的文章想二到三个题目,选取最鲜明、确切做文题。然后写作。
要求学生注意,全文以某个动植物角色的思想口吻说话,所写的内容一定要与这角色特点相符合,它的本领和作为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习作点评
我是一棵小小树
董越(学生习作)
我是一棵树,一棵被克隆出来的小小树。你肯定想不到,我有三个“树爸爸”和一个“人爸爸”的细胞克隆出来的。实话说,我被克隆成了苹果树的外形,樟树的驱虫相位,桃树的花果,还有的思想和感情。
我名叫“阿尔特弥思”,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听科学家说,我至少可以活1百年。
我诞生的经过很复杂,科学家叔叔先把苹果树上的细胞提出,把它的细胞核取出来,加入樟树和桃树各一半合成的细胞核,再把人思想和感情的神经嵌在细胞的外壳,最后把这个特殊的细胞植入苹果的种子里,我在实验室的园地里有科学家培育了两年,就破土发芽,十二岁的我,已经是一棵小小树了。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由于我木质很好,科学家担心我被人们砍伐而死去,所以在我的细胞中加了一点吸血鬼的复原能力,这样,即使人们砍去我的“身体”,我还会再生。
我有着人类的思想和感情。谁要是坐到我的树下读书,做习题,我会用我的气味让他神清气爽,让他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喜悦,要是谁坐到我的树下纳凉、拉家常,我会用给他们轻轻地扇风,会摆动着树冠给他们带去馨人心脾的感受,
我知道,我至少还有一百年,我要向我的祖先学习,造福人类。我现在已经学会开花,结果了。我开出的花又大又香,是分红色的,十分好看。我结出的果子,又香又嫩,其中的维他命元素很多,富有营养。
将来,科学家还会从我身上提出细胞,大量培养我的孙。到时候,我就“子孙满堂”了,我想,我的子孙在沙漠上,荒野里,田地边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该是多好的事呀。这克隆技术就是好得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