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泥土》阅读附答案
亲近泥土(15分)
① 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见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②“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④《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于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出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
⑤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⑦从格致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图示化外观”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
⑧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矇昽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土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小题1: 第①段划线句中 “凉意”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第②段“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一句中的“熟悉”“陌生”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4分)
答:
小题3:第⑥段中说“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从本段看,作者说自己生命萎缩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小题4: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家乡?结合第⑦段内容分条作答。(4分)
答:
小题5:从全文看,作者提出“亲近泥土”的理由有哪些?(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一是指冷落清秋节感到天气很凉,二是指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或:一是自然节令的凉,二是对故乡心理感受的凉意。答对一点给1分)
小题1:(4分)不矛盾。“熟悉”是因为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2分)而“陌生”是指自己久离家乡,不仅对家乡的面貌渐趋模糊,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了“陌生”之感。(2分)
小题1:(2分)答:一是作者离开家乡后脐带被割断,没有了养料;二是心灵受到污染。(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大致对酌情给分)
小题1:(4分)答:(1)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2)要经常跟泥土做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3)要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模糊的内容。(4)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
小题1:(3分)(1)泥土是胎里带来的根基,人一辈子要和泥土打交道;(2)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3)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
小题1:试题分析:从游子归乡的时节“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得出:“凉意”指冷落清秋节感到天气很凉;“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可得出:“凉意”又指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
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表态:不矛盾;然后根据“我”——多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时的感受去分析“熟悉”和“陌生”在文章中各指什么。
小题1:试题分析:这道题题干虽然要求针对第⑥段中分析“作者说自己生命萎缩的理由是什么?”,但分析试题时,一定要结合前文4—6小节的内容去分析。小时候母亲曾说过“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于是“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泥土,也就像“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由于长期远离家乡,远离泥土, “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于是“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可以从第⑦段内容中归纳出来。“纵使……也应”是让步假设,表明后文叙述的内容就是:没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只要做到以下这几点(①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②要经常跟泥土做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③要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模糊的内容。④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也能说明他(她)热爱家乡。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我”与“泥土”间的特殊感情中归纳。①亲近泥土使我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泥土勾起我对故乡、童年生活和母亲的怀念,泥土在作者心中就意味着、美好的童年和母亲。②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泥土成了净化我眼睛和心灵的寄托。③泥土是我据守的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永远留在我的心里。④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我要永远亲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