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 短文两篇、行道树》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 短文两篇、行道树》生本课堂导学案

教案设计   2024-12-29

7.《短文两篇》《行 道 树》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作手法。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朗读课文,揣摩并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走近作者,搜集资料,组内交流:

2、积累词语,能读会写知意:

(1)、堕( )落: (2)、点缀( ):

(3)、深沉: (4)、繁弦急管:

(5)、红灯绿酒: (6)、贪婪( ):

(7)、冉冉( ):

(8)、烟囱( ) ; (9)、 苦熬( ); (10)、给予( ) ;

(11)、牙龈( ) ; (12)、雏( ) 形;

3、听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感知行道树的形象: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说一句话,作一个自我介绍。(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我是 的树。

5、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用笔圈点、勾画出来,并美美地读一读。

课堂探究

6、找出文中的两组对比:(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

(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人们生活的对比。

7、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是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8、如果用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用生命之绿来点缀社会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面对他们,你最想说什么?

9、通过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检测

10、根据拼音写汉字。

(2)这无疑是一种duò luò________。 (2)我们苦áo ________着。

(3)(3)牙yín________咬得酸痛。 (4)早已习惯于wū zhuó________了。

(5)只是一种悲凉的点zhuì 。

11、语段点将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① 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②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烟囱______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你怎样理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的含义?

答:

12.类文赏析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好黑,好冷……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啊,重见天日了。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以“路灯”(或行道树旁边的物体,如花草、白云……)为标题,运用本课所学的表达方法,仿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张晓风,台湾著名女散文家, 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六十年代中期就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人称其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评价甚高。

(1)、堕(duò)落:①(思想、行为)往坏里变;②沦落、流落。 堕,落、掉。

(2)、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3)、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4)、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5)、红灯绿酒: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6)、贪婪(lán):①贪得无厌(含贬义);②不知满足。

(7)、冉冉(rǎn):慢慢地。 (8)、烟囱(cōng) (9)、 苦熬(áo)

(10)、给予(jǐ yǔ) (11)、牙龈(yín) (12)、雏(chú) 形

-6 略 7、决非发牢骚,而是借行道树之口发出强烈的呼唤。呼唤社会上能够出现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也呼唤人们要尊重奉献者的辛劳,更加珍惜并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8、a、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b、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c、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d、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e、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f、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9、略 10、(1)、堕落 (2)、熬 (3)、龈 (4)、污浊 (5)、缀 11、(1)、cōng jǐ (2)、 但 因为 (3)、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染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地感觉是非常鲜明的 ,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12、路灯(仿写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加强散文领悟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散文主旨的能力。

3、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 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的经验。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并识记。

2、第一次关注城市烟尘中的行道树,让我们感慨万千。在《第一次真好》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第一次”的经历?

课堂探究

3、品读课文,分析作者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4、这样一个关于人生的主题,作者却用平常的生活小事来表现,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来并赏析。

6、文中说到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为什么说是风情画而不是风景画?风景和风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7、小组内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选出代表在全班讲述。(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楚,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8、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检测

10、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雏形( ) 丰硕( ) 稀疏( ) 霎时( ) 孵鸟( ) 姊妹( ) 柚子( ) 沉甸甸 ( ) 结实累累( ) 玲珑剔透( )

1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12、填空: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周素珊的 ,作者通过若干次“第一次”的描述,表达了 的感悟。

13、为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 )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A、,。:,? ? B、! ! ,,? ? C、,。:,,。 D、! ! :,? ?

1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比喻、排比 B、比喻、拟人、排比

C、夸张、拟人、排比 D、比喻、夸张、排比

15、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第一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1、 略 2、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小鸟来,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 3、让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然后作答。可用书中的原话如:“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等回答 4、以小见大 5、 略 6、 “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在南国,作者所见的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人情。 7、略 8、有的 “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如第一次吸毒,就绝对不能尝试,一试就毁了自己。课文讲的“第一次”,不言而喻,都指好事,都是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第一次。 9-11、 略 12、《无言歌》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13、A 14、B 15、 略

点击显示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 短文两篇、行道树》生本课堂导学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2036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