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下第七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倏(shū)忽 混沌(dùn) 纪渻(shěng)子 恃(shì)气 陟(zhì)罚臧(cáng)否
B.相(xiàng) 吐哺(bǔ): 睿(ruì)智 桀(jié) 纣(zhòu) 欤(yú) 二十有(yòu)一年
C.疲弊(bì)珍羞(xiū) 驽(nú)钝(dùn) 裨(bì)补阙(quē) 行(xíng)阵和睦
D.强聒(guō) 怨谤(bàng) 难(nán)壬(rén)人 不恤(xù)国事 夙(sù)夜忧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南海之帝为倏
B.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 又相天子
C.陟罚臧否 不问可否,不问曲直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3、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南海之帝为倏(为:叫、叫做) 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
B.北海之帝为忽(之:的) 辍耕之垄上(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夫贵为天子(夫:发语词、不译)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夫:成年男子)
D.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缘故)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所以)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B.守以畏者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裨补阙漏
5、下列句子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B.先帝知臣谨慎
C.八百里分麾下炙。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2006年·柳州市、北海市)默写与运用。(10分,第①题2分,第⑥题1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⑥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⑦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⑧如果你身处困境,进退两难,不妨吟咏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会使你豁然开朗。
7、对《出师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
B.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效忠刘氏父子的深挚感情。
C.作者写《出师表》的目的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恢复汉室的大业。
D.作者写“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主要是表达对刘备去世的惋惜之情。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倏与忽是为了报恩,才决定为浑沌凿开七窍的。
B.《呆若木鸡》选自《庄子》一书。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D.《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表明他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心态。
二、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祖母的葵花(16分)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9.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分)
10.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11.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3分)
选句序号:( )
12.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3.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4分)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16.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7.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三、作文(40分)
1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踏着融融的月光,走在静静的校园。母校,我就要离开,带着心中无限深深的眷恋!想起那个梳小辫的同桌,是否还记恨对我的不满;我曾用削铅笔的小刀,在桌上刻过不许逾越的界线。想起孩提时的伙伴,是否还像过去那样贪玩;我们曾在操场上厮杀,屁股上中过多少泥巴做的炮弹。想起那头发花白的老师,总像父亲一样慈祥而威严;如果再让我去听他讲课,我一定再也不会调皮捣蛋。无数美好的回忆,是我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产;如果把它收集起来,定能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花环。是的,只有当我们即将离开时,才觉得母校的珍贵。朋友们,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你是否也有千言万语要对母校说呢?请以“母校,我对你说”为话题,写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A.罚臧(zāng)否 C.行(háng)阵和睦 D. 难(nàn)壬(rén)人
2、B.两个“相”都读(xiàng)。A项前“为”读(wèi);后“为”读(wéi) C项前“否”读(pǐ)后“否”读(fǒu)D. 项前(dù)后“度”读(duó)
3.B.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4. A。B.“畏”通“威”,威严的意思。C.“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D.“阙”通“缺”,缺点。如:裨补阙漏
5.D.“军”古今都是军队的意思。A项“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B.项“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小心。C项“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
6.①小桥流水人家 ②感时花溅泪 ③暂凭杯酒长精神 ④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溪头卧剥莲蓬 ⑥亲贤臣,远小人 ⑦润物细无声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0分,第①题默写1分,书写工整、不涂改1分;第⑥题1分,只写半句不给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凡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者,该空计0分)
7.D。写“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是为了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备父子、兴复汉室的决心。
8.D。这是写诸葛亮淡泊的生活,以“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表明无意于功名利禄。这是他自谦之辞,使人可见作者品格的高远。
二、(一)
9.答案: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的花。
10.答案要点:①“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②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意对即可)
11.①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②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③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意对即可)
12.表观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意对即可)
13.①答案要点: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不及待的情形)②答案要点: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符合老年祖母的特征。
14.C
15①误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 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16.A
17.①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三、作文
18.【写作提示】
在母校生活了三年,即将告别,定会依依不舍。与老师、与同学,定有千言万语要说。好,拿出你的笔,写下自己的真情感受吧。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上赞扬母校诗意的校园、优秀的质量、优良的学风、和谐的关系;我们又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件的叙述、一个具体的人物的刻画来表现自己对母校的赞美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见证学校前后变化,来讴歌母校的发展。总之,写真事、抒真情,就能出彩。
母 校
李 兵
第一次听到“石宝中学”是小学四年级,父亲开始给我讲他在石宝中学的高中故事,心里开始构想着石宝中学的如何壮丽。便问了父亲:“那儿有电视里的高楼大厦吗?”父亲严肃而自豪地说:“不是,但她是我们一砖一瓦砖建起来的。”
几年后,在石宝中学的虾子岭上,多了一个未脱幼稚的初中生,常常坐在树阴下,数着一朵朵榆钱。我曾尝试着去寻教学楼上哪一块砖浸过父亲的污渍,尝试着去聆听,哪一块砖记载着父亲的琅琅书声,不知道父亲是否也曾站在古老的红亭上,望着长江,构想自己的未来?
想起开学父亲送我到校,抱着一颗榆钱树痛哭:“这是我到校不久后植下的。”父亲由于无钱再读,只念完了高二,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他只得将希望寄托于我,我是个孝顺的儿子,因此我必须背负。
等到最后一次站在红亭上,我才猛然想起曾经对父亲和老校的诺言:我为进入石宝中学而骄傲,也要让石宝中学为我而自豪。时间是最可怕的对手,也将我的意志一寸寸消磨,什么也没有的我抱着那棵洋槐树痛哭,对父亲的诺言怕是不能实现,竟然对父亲的失望没愧疚过一次。心灵的空虚往往会让一个人去检讨自己,于是,我把心摊在红亭的石凳上解剖。
最后一夜老校在我的慌乱思绪中伴着我莫名其妙的泪水,在长江的绵绵夜曲中睡去了,留下独自品味寂寞的红亭。
现在,老校在三峡水域的伟业中,光荣退役,我不想去看她的斑驳残垣。或许,是不忍心去看,因为,那样至少能让老校给我最后的影像是那样完美无瑕。
父亲说了一句让我不安的话:“该走的终究要走的,该长大的也该长大了。”
别了,老校!
让我把你美丽的倩影留在心间!
【点评】
“老校”是两代人感情的“粘合剂”,借两代人对“老校”的情感,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父亲那句“该走的终究要走的,该长大的也该长大”既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又点出了一个生活哲理,同时也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本文语言朴实流畅,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描写细腻精神,想象贴切而又符合艺术的真实。(指导教师:邓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