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我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将初稿复制在磁盘上,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不少,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示范,统一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本单元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作文修改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我在指导学生自改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反复朗读,多次修改。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正说明了这点。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
(二)一文二作,边作边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初次作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四、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对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我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描写作者面对好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身时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我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词句删掉,换成“我想看他,又不敢看他,只好让火在他身上燃烧。”请学生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二)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即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复制在电脑上,展示在教室电视机屏幕上,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互评互改,共同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然而,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