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是“一只小小的船”──读《小小的船》的启示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坐在船上抬头看,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看到天上的一弯新月,儿时的这首歌时常在耳边回响。
真的,这首歌是多么动听啊。它优美、轻快,充满童稚与想象。它将月亮与小船互喻,激励着无数少年儿童插上理想与想象的翅膀。难怪至今小学生仍学着这文章,唱着这支歌。可以说,这支歌伴随着无数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羁绊与禁锢中,这课文又成了多少孩童的囚笼。当老师问“弯弯的月亮是什么”的时候,学生必答:“是一只小小的船。”如果有丝毫改动,比如“是一只小船”或“是小小的船”等,均被老师认为是“异类”,一律视为“非标准答案”。可想而知,“弯弯的月亮‘是一只小小的船’”曾摧残了多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鲜花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鲜花比喻女人的是蠢才。”同理,第一个说“弯弯的月亮是一
只小小的船”的人也可能是个天才,但如果“百千人呼、百千人齐呼”:弯弯的月亮是一只小小的船,那么这“百千人”又算是“何德何才”呢?我想,这庸才、蠢才是够不上了,充其量称他们为“无才”吧!
其实,“弯弯的月亮是一只小小的船”这条路你我可能都走过。记得一次公开课,想要引导学生说出板书中的内容,几次启发,学生均只说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急得自己满头是汗,学生也不把这前后两部分相加的标准答案说出来。过后想想,这“弯弯的月亮非得是一
只小小的船”吗?就不能是一把镰刀或一个香蕉吗?
常听人说:“是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我想,一定是“弯弯的月亮”,或是“一只小小的船”,再不就是他俩的合谋。总而言之,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偷走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摧残了中国孩子的创造精神。
什么时候,“弯弯的月亮”不是“一只小小的船
”呢?
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