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表格式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课题 |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 课时 |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 科任教师 | ||
授课时间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一、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二、 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4、初步了解一些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 |||||
重难点 | 重点: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一、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二、 初步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三、 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4、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一 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简介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1)吴承恩(1500?—1582?),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号射阳居士,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出生于明朝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民间文学。作品《西游记》,短篇小说集 《禹鼎志》。 背景: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人物的出现, 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根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七十一岁时执笔写作。他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大约就是这时候写成的. 2)见课件 2出示自学提纲二 1)了解《西游记》主要内容及作品的主题。 2)《西游记》故事起源和演变过程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见课件) 3出示自学提纲三 1)什么是神话小说? 2)整体了解《西游记》,熟知故事情节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见课件)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西游记》的作者是 ,字 , 号 , 代人。 2、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以唐代 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为蓝本,在《 》、《 》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3、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 7 回写 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8----12 回写 、 交待取经的缘起 ,13回到 回 写 ,蕴含着 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在做唐僧徒弟之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5、请你说出唐僧师徒四人各自所持有的法宝或兵器。 6、《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7、 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较起来,第三位徒弟沙和尚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那么在整个故事上如果没有了沙和尚行不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课外阅读《西游记》 2、积累《西游记》中的对联和人物语言 3、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取一人,分析人物精神。 |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 ||||
板书 设计 |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西游记》成书过程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 |||||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课题 |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 课时 |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 科任教师 | ||
授课时间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过程与方法: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 |||||
重难点 |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难点: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2、初步理解神话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3、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4、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一、读《美猴王》解决下列问题: 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2、“美猴王”为什么又叫“孙悟空?”行者”之名又是如何来的呢? 3、《美猴王》片段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4、“美猴王” “美”在哪里? 学生阅读后讨论,解决以上问题(见课件) 自学提纲二: 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解决下列问题: 1、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2、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 3、由片段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阅读后讨论,解决以上问题(见课件) 自学提纲三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 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5、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请列举几个。 自学提纲四 1、《西游记》中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在做唐僧徒弟之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难?其中大徒弟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是多少里?他会多少般变化?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谁投胎转世的?做了哪个状元的儿子?他自幼出家,法名是什么? 3、、 《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什么? 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5、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哪个?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见课件) 四、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终得正果, 请问:唐僧、孙悟空、猪八 戒、沙僧和白龙马 分别被如来佛封为什么称号? 2、悟空和八戒的精神都集“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谈谈你的理解。 3、人物评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 200 字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课外阅读《西游记》 2、积累《西游记》中的对联和人物语言 3、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取一人,分析人物精神。 |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 ||||
板书 设计 | ||||||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