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设计 西师版《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

西师版《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2024-12-0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雪山、森林、花海部分时,要注意品味优美的词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体会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

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注重品读词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色和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要借助课后练习的提示,启发学生运用以前在批读文中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在旁边。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用于配乐朗诵。

2.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解读与提示

*第1段:简要交待了骑马上天山的时间及原因。

炎暑逼人:形容酷热难耐。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二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注意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体会原始森林的茂密。抓住能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体会从侧面衬托出的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体会森林的“幽静”。教学时,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这两种不同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边品读边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妙意境,并把体会批在旁批栏里。

*可以引导学生从画中欣赏天山的美。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教学时,可抓住“名副其实的春天”这一说法提问:从这段的什么描写中表现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最能体现“春天”这一特点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特别要注意体会“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想象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正因为花海有这些特点,所以作者说人是“浮”在花海上的。一个“浮”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人徜徉在鲜花丛中的潇洒与悠闲。*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矫”字注意和“娇”“骄”等形近字作比较。

“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

*课后第1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课后第2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这些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问,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自读自悟,把体会批在旁边,以交流的方式分享。

*课后第3题重在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意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文第3段)

点击显示
【西师版《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34272/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