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台阶》教学实录范例

《台阶》教学实录范例

教案设计   2025-01-11

【学习目标】

1.赏析“父亲”人物形象

2.解读小说主题

【课堂学习】

一、谈一谈: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认为人的身份和地位有很多外在的表现形式。你认为什么能体现人的身份和地位?(3个学生:房子、权力、豪宅)

生1:我认为金钱能体现人的身份和地位。

师:是啊,金钱的多少能体现着人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可一个人钱多钱少我们未必能从表面上能看出来。还有那些外在的表现形式能体现人的身份和地位呢?

生2:家里开的车也是地位的象征。

师:(车)是的,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演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

生3:房子的大小也是一种象征。

师:(房子)对,有人用毕生积蓄购买了豪宅,他们认为豪宅就是毕生价值的体现。

生4:当官也是身份的象征。

师:(官职),是的,位居要职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师:同学们,有一位作家叫李森祥,(板书:李森祥)在他笔下,有这样一位父亲,他认为人的身份和地位的体现与我们想的大相径庭,仅仅是在我们眼中毫不起眼的几级台阶,就能令他心满意足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板书:台阶)

二、读一读: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一下生字词,哪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好,请你来读。(一生读字词)

师:让我们齐读两遍(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概述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我。

(生浏览3分钟左右)

生1: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师:概述的非常详细具体。谁能再来概述一下?

生2:写父亲为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大半生的辛劳。

师:概述的简练明了。同学们在概述的时候,有一个词反复出现,那就是台阶。父亲与台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亲毕生的追求就是要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那父亲为什么总在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执意要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呢?其实文中有一句话非常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同学们来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3: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原来这台阶不仅是台阶,也是地位的象征。父亲建一座高台阶的房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板书:地位、尊重)

三、说一说:各抒己见,赏析人物。

师:从文中不难看出,台阶是父亲一生财富的积累,更是父亲一生精神的追求。那接下来让我们浏览课文,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的人,试阐述理由。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来做好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开始。

(学生浏览课文3分钟,做标记)

师: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你说。

生1: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十五段中具体写出了父亲的勤劳。

师:父亲的勤劳在文章俯拾即是。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生2:文中第五段父亲脚的样子和洗脚的细节让我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板书:勤劳)父亲的脚是什么样的?

生3: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师:这说明父亲终年辛勤劳作。那你知道父亲的手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补充材料)在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曾这样写到:“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联想冬天那干枯、开裂的松树皮,那正是父亲手和脚的真实写照。

师:你觉得父亲身上还有哪些品质呢?

生4: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父亲挑水是时候,明明挑不动了,还是不把担子交给孩子。

师:父亲是一个极其要强的人,挑水这个细节可以体现要强,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也可以体现父亲的要强。(板书:要强)

生5: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父亲砌好台阶之后,并没有趾高气扬。

师:是啊,父亲砌好台阶之后,并没有得意洋洋。这体现了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板书:谦卑)

生6:父亲是一个节俭的人。第一段中父亲背了三块青石板回家,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可以看出父亲生活非常节俭。

师:对,父亲很节俭。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节俭呢?

生:为了造台阶。

师:因为父亲心中有一个宏愿造台阶,所以时时处处非常节俭。(板书:节俭)

生7:我觉得父亲是一个虚荣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获得有地位,费尽心思的造高高的台阶。

师:这是你的观点。其余的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观点么?同意的请举手?

(一半学生举手)

师:我们来进行辩论,看哪一组能获胜?

生8:父亲是一个虚荣的人。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造好高台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生9:父亲不是一个虚荣的人。在第27段中,父亲坐在高台阶上上上下下就说明了父亲是不虚荣。他如果虚荣,就可以坐在高台阶上颐指气使,得意洋洋。

(两派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

师:父亲不虚荣。父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他想在众人面前获得地位和尊重。让别人看得起。当真正造好高台阶的时候,他坐在高台阶上,反而处处不自在。这是父亲骨子里的谦卑。

四、品一品:段落赏析,体会精彩。

师:我已经看到了同学们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这样一位有着许多优秀品质的父亲。但是父亲身上有更多的东西令我们深思。让我们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亲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老师从文中选择了三个片段,让我们来共同品读。先来看第一个片段。(出示第一个片段)

师:这一段描写的什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一生朗读选段)

生1:描写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向往。

师:对啊,父亲的心中充满了对高台阶的向往。那这一段是什么描写?

生2:神态描写

师:这一段对景物和父亲的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写的细腻而深刻。优秀的文学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这篇小说中很多细节描写就非常精彩。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没有读透细节,就不能算真正读懂了小说。

师:让我们来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坐在自家低台阶上,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什么?

(生思考1分钟)

生3:为什么我们家的台阶这么低?别人家的台阶如此高呢?我要好好赚钱,争取早日造好高高的台阶。

师: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这是她的内心想法。你心中想些什么呢?

生4:我一定要好好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能盖好有高台阶的新屋。

师:从这些同学的描写当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心中对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他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心。

师:在父亲专注的目光里,父亲经过艰辛的准备和辛勤的劳动,终于砌好了台阶。台阶刚砌好,父亲对台阶进行了养护,让我们看第二个片段。(出示第二个片段)

师:同学们来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一段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学生自由朗读第二个选段)

生:动作描写

师: 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什么描写手法?

生:语言描写。

师:这一段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描写。描写父亲动作的这几个动词“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换成了“拍一拍、打了打、踏了踏”,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个动词更好,为什么?

生:“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更好。

师:大家自己做动作体会原文词语和替换词语的区别。

(学生做出“按”“拍”等动作,体会区别)

师:这一段写出了父亲对台阶的珍爱与呵护,这是父亲一生的追求啊。那不仅是一座台阶,更是一座丰碑,深深的镌刻下了父亲一生的辛劳和艰难。

师:父亲实现了自己的追求,砌好了高高的台阶。那砌完之后的父亲变得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看第三个片段。我们齐读一遍。(出示第一个片段)

(生齐读第三个片段)

师:父亲变得怎么样了?

生:父亲老了

师:是啊,父亲老了,身体垮了。整个人失去了生机。那为什么失去了生机,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应该扬眉吐气,趾高气扬,高人一等了吧?大家想一想是还是不是?

生:不是

师:他高人一等吗?他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了吗?

生:没有

师:对,他没有,他还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依旧生活在底层,他得到的仅仅是一座有台阶的房子,而他已经付出了终身的青春和努力。。

师:这三个段落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第一段怎么读?

生:带着忧伤的感情来读。

师:带着忧伤、心酸来读。你试着读一遍。

(生带着感情读第一段)

师:读得非常投入。第二段是父亲的一句问话,要带着什么感情读?

生:痛苦的感情。

师: 带着迷茫、痛苦和无奈来读。好,你来读一下。

(生带着感情读第二段)

师:父亲为什么迷茫和痛苦呢?因为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能够劳动是他的生命价值所在。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个人在他看来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所以父亲感到迷茫和痛苦。

师:儿子对父亲的问话作出了回答。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句话仅有九个字,而且结尾是一个平缓的句号。(画一个圆)那为什么不是不是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感叹。

师: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其中在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中曾经这样写道,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出示课外材料,学生朗读材料)

师:读得非常有感情。请坐。(播放背景音乐)父亲他是清贫的,清贫的没有任何积蓄;他的是平凡的,平凡的以至于我们无法从人群中把他分辨出来;他又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值得。他更是无奈的,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作者仅仅在写一个父亲的形象吗?当然不是。他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缩影。这部作品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的中国十亿人口有八亿是农民,那时候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非常落后。农民只能靠贫瘠的土地、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时千千万万个父亲的结局都是这样的。作者正是因为见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见惯不惊。所以用一个句号结尾。这一个句号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感情。对农民命运的深深的同情、心疼、惋惜、无奈。(板书:同情、心疼、惋惜、无奈)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复杂的感情来再读这句话,来,读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之间互读)

五、想一想:解读主题,把握主旨。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大家看,小说花费大量的笔墨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为什么不直接以“父亲”为题,而以“台阶”为题?小组谈论一下为什么?

(小组互相讨论,发言积极热烈)

生1:台阶是小说的线索。

师:对,台阶是全文的线索,作品围绕台阶塑造了父亲丰满的形象。我们学过的《羚羊木雕》也是一样,题目不仅是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

师:那台阶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生2:台阶是身份的象征。

生3:台阶是沉重的负担。

生4:台阶是人生理想。

师:台阶是父亲的理想,是父亲的身份,是父亲的自尊,台阶也是父亲心灵的沉重负担和催老剂。台阶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喊: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板书:富裕、自尊,画台阶图)

师:台阶以前有,现在也有。父亲心中有台阶,作者心中有台阶,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台阶。你心中的台阶具体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好,下课。

点击显示
【《台阶》教学实录范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3647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