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的十部书
袁行霈先生是北大教授、学问大家,他爱读的书,学生未必能读懂,也未必爱读。我们把他这篇记帐式的随笔推荐给大家,自然不是给大家开书目,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他爱读这些书的原因,大家也可以在掩卷之余,想一想哪些书曾经打动过自己,然后像本期“佳作首映”的两位作者一样,谈谈自己的感受,回想会让你有新的感觉,写的时候也许还会有新的感悟。
《陶渊明集》
陶集版本甚多,通行本有(清)陶澍《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陶渊明集》。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在晋宋之际那黑暗的社会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穷困而亡,的确是一位气节高尚的人。他为人自然,诗也自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当夜深人静之际,捧陶集吟咏于孤灯下,则矜平躁释,与天理臻于和谐。
《贝姨》
这部小说曾使我惊心动魄,由此我才知道嫉妒之可怕。贝姨对她的堂姐于洛太太表面上关怀备至,而内心却如蝎子般狠毒,暗地里使了许多坏。贝姨确实害了于洛太太,但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她自己。嫉妒别人的人,自己被嫉妒咬啮着先已不得安宁。以上所说的不是对《贝姨》的全面评价,只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傅雷在此书的内容介绍中说:《贝姨》既是路易·腓列伯时代的一部风化史,又是淋漓尽致的一幕悲喜剧。书中人物都代表一种极端的痴情。”这番评论很中肯。巴尔扎克洞察人情世故,又有一支犀利的笔,能将人性剖开来给人看。在西方的小说家中,巴尔扎克是我最佩服的一位。
《水浒传》
这是我幼时很爱读的书,至今偶尔翻翻仍然兴味盎然。小时候最佩服的是没羽箭张清,他“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日不移影就打败梁山泊一十五员大将,何等身手!我不会飞石,只好借助一个弹弓,搓些纸团对着墙上的苔痕打去,以助长自己的雄风。渐渐我看穿了张清的把戏,觉得他没啥真功夫,暗器伤人尤为我所不齿,遂将他从我的偶像名单中划了出去。我读《水游传》喜欢拿那一百单八位好汉在手上掂量,不按书上写的座次排序,而是自己给他们定个高低。读来比去,我最服的还是花和尚鲁智深。他为人仗义,但不是不讲原则一味哥儿们义气,是非清浊他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在这里显出比武松高明,而且不只高明一个档次。
《茶馆》
要不是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我也许不会太喜欢它,甚至没注意它。北京人艺把它演活了,使剧中的人物一个个站了起来。看了他们的演出再读剧本,我才读出味儿来。其中寓意之深固不待言,单看那语言声吻之生动俏皮惟妙惟肖,就知道非大手笔莫办。吴组缃先生对我说过:一天老舍约他到家中,取出自己的新作念给他听,念到得意处一拍大腿说,这一笔除了我老舍谁写得出!我当时没问念的是哪部作品,只觉得老舍豪爽可爱。今天想想,《茶馆》中的一些台词真是如此。老舍有理由自豪!《茶馆》称得上是话剧中的经典,可以预期它将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传世之作。
《老子》
我是把它当作一部格言集来读的。每置之枕边,睡前三五分钟读它一则两则,欣然会心,以清吾梦。兹就记忆所及录数则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自是,故彰。”“自胜者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巧若拙。”“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信言不美。”老子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的话未必全对,但至少能给人以启发,这就开卷有益了。
《论语》
因为我是教师,所以读《论语》时常常注意孔子作品为教育家的那一方面。他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他对学生的态度。格外使我感兴趣。孔子虽然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实际上在“述”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有所发挥,也就有了“作”。他创造性地总结了他以前的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们,这就是“作”。例如他传授《诗》三百的时候.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诗》三百做出这样的概括,就是他的创造。孔子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必教他了。他教导学生对学问的态度一定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耻于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不耻下问。”他强调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也是我试着贯穿于我的教学中的。
《东坡乐府》
此书名曰“乐府”,其实就是“词”。苏轼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从而为词开拓了新的天地,也确立了他在词史上崇高的地位。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的,如果从一般读者的角度看来,我主要是欣赏苏词里那种以达观为基础的潇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徐生”(《临江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些名句都透着一股帅劲儿,颇耐人寻味。苏轼才高而命蹇,如果没有这点潇洒真不知如何活得下去。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共收七篇小说:《木木》《僻静的角落》《雅科夫·巴生科夫》《阿霞》《初恋》《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林》,原作和翻译都好。屠格涅夫的小说对俄国农奴制度的罪恶,以及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萎靡。有深刻的揭露。他的小说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往往是以情统摄故事,而且常有极富俄罗斯特色的风景描写。《初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少时的痴情,写对方以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他的爱,真可谓出神入化。屠格涅夫是一位很富有同情心的作家,《木木》里那位农奴心灵上的创伤,由作者写来如同他亲自感受到的一样。屠格涅夫擅长写女性,小说的风格凄迷,笔触细腻。读他的小说如同听萧邦的钢琴曲,觉得仿佛有一只手在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心灵。
《茶花女》
大前年病中无聊,随手捡起此书躺在床上重读,竟然一口气读完,且潸然泪下。年轻时读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曾感动过,但以我现在的年纪自以为不会这样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马还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书列入爱读的书单中。是什么感动了我呢?主要是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妓女和公子哥的这类爱情故事在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至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狄德罗哲学选集》
我喜欢跟聪明人谈话,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的大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当然聪明过人。而这本书里所选的好几篇文章如《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又是用对话体写的,读来如同直接面对这位聪明人,所以特别过瘾。他的《哲学思想录》和《思想录增补》是一条条短小的思考记录,最短的只有一句话,但很发人深省。狄德罗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是有结构的,各个学科互相联系,构成整体,由此我想到,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在相近学科的交叉点上做一些综合性的研究,肯定会开拓出若干新的学术领域,并推动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