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长大了》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机械割裂的,它们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学生应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心灵中.与其一起经历“长大了”的心理历程。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生活。
1.板书课题。教师一丝不苟地书写,边写边告知学生: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才好看。
2.指导读课题。点拨在“马莎”后面稍微停顿一下。
3.理解课题。说一说:你从文章题目中了解到朋友马莎的哪些情况?可引导学生从朋友的名字,朋友的愿望两方面谈了解。
4.自由读书。提出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要端正。
(2)划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二、趣味识字,联系生活。
1.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导语:看到大家读书这么认真!瞧,生字们忍不住也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多媒体课件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从翻开的书页中,一张张生字卡片飞了出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
学生边和字朋友招手,边叫他们的“名字”。
2.和生字朋友玩游戏。
(1)生字朋友做热身运动。即课件中整齐排列的生字卡片重新转换位置。
(2)学生们做充分准备。每位同学都拿出各自的生字卡片,读一读、记一记、排一排。
(3)玩捉迷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①仔细观察大屏幕,看准哪个生字朋友藏起来了。
②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
③将字卡举起来,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在学生找到藏起来的生字时,针对每个生字的特点,可相机采用以下方法深人识记:
“脏”字与“觉”字采用组词的方法理解。
“扫”字与“倒”字的理解则采用表演“扫地”“倒水”的方式解决,这也为学文习课时的表演奠定基础。
“穿”字可用说话的方式理解。如:说一说“我今天穿了一件怎样的衣服”,或猜一猜“穿什么样衣服的同学是谁”等等。
“懂”字是本课笔画最多,难以记忆的生字之一,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记忆。
“发”字是本课的多音字,让不同读音的“发”字出现在不同语境中,如“她把头发卷成卷”“马莎发现地脏了”,让学生在读句子中辨析。
三、整体感知,进人生活。
学生自主分段读书,了解新朋友“马莎”更多的情况。
四、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1.朗读品悟,体会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意思。采用为“真想”换词的方式,重点体会马莎特别想长大的强烈愿望。
(2)指导朗读。先请和马莎有同样想法的小朋友读,读出与马莎同样的迫切心情。
2.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1)启发想象。点拨:怎样才能长大呢?(出示马莎正在冥思苦想的图片)大家快帮好朋友想个主意吧!
(2)找准重点语句。把写马莎想法的句子划下来。提醒学生将句子划完整,注意表扬划书拿尺子,把线划得又细又直的同学。
(3)深人理解。
①读句子——“马莎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
②课件演示。站在镜子前穿着小红鞋,梳着娃娃头的小马莎换上了细细、尖尖的高跟鞋,顶起了长长、弯弯的卷头发。
③再读句子,思考:马莎是否只想了刚才的两种办法。引导学生通过“好多”及“省略号”感受到马莎还有诸如穿上大人的衣服、戴上大人的首饰等让自己尽快长大的方法。
(4)评价一下马莎想快快长大的办法。
3.进人情境,真实体验。
(1)导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读读后面的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扫地”“倒水”
(2)合作排演。三人小组选择“帮妈妈扫地”或“替爸爸倒水”任何一件事,把马莎家中发生的情景表演出来。
(3)情境表演。
①表演“帮妈妈扫地”。重点指导妈妈夸奖马莎的话,可采用如下方式引导体会:
a.采访马莎妈妈,说说看到孩子帮忙时自己的心情。
b.再请一位妈妈表演,比较谁演的像。领悟先回忆,再模仿的朗读方法。
②表演替爸爸倒水。
a.比一比谁最有眼力,通过表演能看出马莎爸爸此时的心情。从爸爸“摸”马莎头的动作中,从爸爸说话时的表情中感受他高兴的心情。
b.采访小马莎:你现在还是娃娃头,穿着小红鞋,为什么爸爸、妈妈却都说你长大了呢?
(4)体验升华。全家人都夸马莎长大了,还会有谁夸她,夸她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外表,而在于真的懂事了,能帮助别人,替大家着想。
5.再读课题。通过朗读,让马莎知道我们都在替她高兴。
五、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回家后做一件让别人也夸你长大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