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2025-02-11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教学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幅图,只见一位小男孩提着一只绿色的蝈蝈,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从中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相机积累类似词语,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
第二幅图: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这幅图是文章的重点,我说: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蝈蝈的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呢?看到什么呢?又会想到什么呢?同时出示这样的练习:
歌声会 , 。
歌声会 , 。
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尽管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很通顺,但是通过说体会到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无限乐趣,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也再次理解了小姑娘送蝈蝈的目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也得到了训练。
点击显示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歌唱二小放牛郎》背景资料:王二小的故事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链接
《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实录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材解读二
在情境中互动 在互动中交际_语文论文
专家描绘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
小鹿看见了玫瑰花
其实你们不懂母亲的心──《笋芽儿》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片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42654/
下一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