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比较法在词句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词句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分析   2024-11-2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词句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词句的教学目标有两层。第一层是: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层:是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我认为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

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要达到第一层目标,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要达到第二层目标,我常常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例去谈谈几种比较法。

(一)换词比较

如《天马》一课中,“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中的“轻盈”,可以引导学生换上“优美”一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出:“轻盈”是指马的形态不仅优美而且轻巧灵活。“优美”是指体型美好,不能为后面的踏飞燕做铺垫。这样——比较体味,学生对“轻盈”用在这里的含义和表现力就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又如在《巩乃斯的马》中写道“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把‘涌’换成‘跑’,好不好?”学生一比较,纷纷说:“不好,因为涌可以看出马因受惊吓而奔于夺路惊疑不定的样子给写出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这涌字正好与后面的汇集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马多而且桀骜不驯的性格。”学生便会得出:这表现了作者对巩乃斯马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品味,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换词比较法,通过换上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多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增删比较

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包含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我常常使用增删比较法。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会知道:课文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但是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中心的呢?那就要通过品味词句去了解了。如在教学这些句子“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时,让学生把带点的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比较,能够体会到:“一尺来高”用得好,它写出总理要审阅的文件很多:“一句一句”用得好,说明总理对每一句话都看得仔细。

通过这样抓重点词删除比较,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知道:作者是运用这些词句去准确表达内容的。

再如《一个苹果》课文中围绕一个苹果在战友们手中转了一个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传递过程中语言非常细腻,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词语、句子用得好,语言生动感人,无不为这炮火纷飞中体现的战友之间关怀舍己为人的精神而感动。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词句教学的目标。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点击显示
【比较法在词句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4326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