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针对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的荒谬言论所写的驳论文。借助影片《屠城血证》和相关的网络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针对现实选择论题,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及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驳论的反驳方式—驳论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直接驳论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悲剧中,南京大屠杀无疑是令人发指的残暴一幕。1937年12月13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灾难降临的日子,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请看影片《屠城血证》的部分画面……
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画面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屏幕显示学生的答案: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世人共愤。
这血写的历史,早已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公然否认这段历史。他们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请读课文《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掌握下列重要词语:
惨绝人寰 信口雌黄 别有用心 丧心病狂
兴风作浪 听之人之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补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右翼分子活动频繁,势力猖獗。他们挥舞反华大旗,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鼓吹发展军事力量,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歪理邪说。其中,石原慎太郎是一位以反华言论著名的人物,他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编造的;并坚持用“支那”来称呼中国。这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有其险恶用心。为此,作者特写次文,批驳谬论,以正视听,维护历史和真理,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1、分组朗读课文,把握感情,读出气势。
2、读文后,给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令你气愤的又是什么?
生甲: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 ……
生乙: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
生丙:这数字触目惊心,这是无法抵赖的铁证。气愤的是石原等人却失口否认。并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3、身为中国人,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澄清事实,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三、精读品味,理解内涵
根据驳论文的知识,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发挥群体力量,探究问题。培养合作意识,训练思维能力,鼓励创新,养成圈、点、勾、划的读书习惯。
将师生设计的问题及讨论结果归类显示如下:
1、原的谬论是什么?它包含哪两层意思?(请用横线在书上表示出来)
谬论: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
石原的谬论包含的两层意思是:(1)否认大屠杀。(2)反咬一口,污蔑中国人编造谎言。
2、针对谬论,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反驳?(摆事实)
要揭穿了石原的谎言。就要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这要靠证据。
3、作者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证据有何特点?(3、4自然段中找)
师: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列举了这八大证据,足以表明南京大屠杀的罪行铁证如山。事实摆在面前,石原是无法抵赖的,究竟是谁在编造谎言,已相当清楚。
生:这些证据的特点是:真实、简明。作者一口气列举了八大证据,这些证据都出自于外国人包括日本人提供的证据,这样的证据最具有说服力。作者并没有详述每项证据的具体内容,只是点到为止,这列出的项目,也就足以表明南京大屠杀的罪行铁证如山。
1、石原等人对历史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言论能代表所有的日本国民吗?(请用书中的话回答)
生甲:石原“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歪曲历史”“颠倒历史”“捏造谎言”“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用谎言掩盖事实”。
生乙:他的言论不能代表广大的日本国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政府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把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的战争看成建立日中友好的出发点。众多的日本人士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访问,就是最好的证明。
1、石原的目的是什么?其险恶用心又是什么?
(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混淆视听,兴风作浪。)
2、对这段不幸的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态度是什么?
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两国间的世代友好,总是强调向前看,把它当作历史的教训,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希望今后中日关系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中国人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饱怨、不算旧帐。
3、列出本文的内容提纲。
师生讨论后,用投影显示:(略)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思路,形成整体印象,训练归纳能力。
文章先摆出事实真相,再亮出要批驳的谬论→进而用六个确凿的事实,论述其言论的荒谬,揭穿其险恶用心→最后提出希望和警示。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2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文章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例句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后屏幕显示:语言准确、严谨,感情色彩鲜明,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和陈述、感叹、反问等多种句式,增强了语言的力度。爱憎分明,驳斥有力。
例(1):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的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心何在?
此句运用了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朗读时,语气加重,达到掷地有声的效果。
例(2):应当看到,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对他们这种混淆视听,兴风作浪的行为,不能听之人之。
这个转折复句用得好:(1)言简意赅地揭露了石原的险恶用心—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2)运用了“企图”“兴风作浪”等贬义词,对石原进行了无情的驳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排比的作用。
8、总结归纳:文章紧密结合现实,针对现实选择论题。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反驳有力。作者列举雄辩的事实,让谬论在事实面前一次次碰得粉碎,充分揭露其荒谬和险恶用心。
四、拓展延伸,积累资料
1、点击网上资源,补充一些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的谎言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日本右翼分子的本质,不忘国耻,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残酷的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图片;火烧南京;销尸灭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之经过。
2、观看影片《屠城血证》,写一篇观后感,在班上交流。
3、上网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五、教学后记
驳论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借助影视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它直观、简洁、快速、高效。化抽象为具体,以生动的画面,详实的内容,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