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象征性”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象征性”作品

教案设计   2025-01-05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带有象征意味的作品有了明显增多。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象征型作品呢?

一、引导学生对象征体做精细的审视

象征指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某种相对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因此,任何象征都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即象征体;一是象征体所指向的抽象的意义,即象征意义。许多人认为,运用象征手法的目的就在于传达某种意义,因而形象本身并不重要。于是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文中的形象不做精细的审视,直奔主题。主题固然重要,但文学不同于政治和历史,赏析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不单是思想,还有富于感染力、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在教学象征型作品时,我们不但应该重视作者说什么,而且要重视作者怎么说。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象征体,学生才能追索意义,真正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如果只重视诗的象征意义,对全诗的解读和赏析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学生学完这首诗,就像是读过一篇说教性的文章一样,不久就会淡忘。其实,这首诗的象征意义是通过作者对大海特征的描绘自然流露出来的。作者一连用了 自由奔放,,,,翻滚反复无常任性无法控制等词,描绘了蓝色的波涛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使大海这一形象充实而又生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全诗的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审视、体味,感受作者在大海这一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理解全文。只有这样, 这首诗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利用联想获得象征意蕴

象征的形象和意义之间不是随意的,二者要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而且这种相似性和相关性往往不是直接和明确的,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含蓄和隐蔽。阅读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联想,透过形象发现意义。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海燕与革命者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现实生活中二者也没有什么相关性,但高尔基却把它当成了革命者的象征物。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发挥联想。海燕这暴风雨中的精灵,具有不怕暴风雨、敢于搏击风浪的性格特征,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革命者不畏强暴、敢于向反动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因此就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海燕当作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物了。由此可见,解读象征意蕴实际上就是突破事物表面的特征,利用联想,探寻形象和象征对象之间的神似的过程。把握了这点,学生对象征意蕴的挖掘就不会仅仅限于形象外观特征了。

三、引导学生感受象征型作品的审美意蕴

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象征型作品具有更浓厚的含蓄朦胧之美。因为象征形象指向象征意义时,往往借助暗示,表现得比较隐晦,所以指向的意义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给我们阅读象征型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这种难度也给我们带来了审美快感。在阅读象征型作品时,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挖掘和体味含蓄带来的审美意蕴。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革命者为麻木的群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麻木的群众却将烈士的鲜血当药享用。如果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现实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故事来读,也会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事件线索清晰,情节扣人心弦。许多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作者对华夏两家姓氏的选择、明暗线的设置、药本应具有的功能、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他们就会品味出药 不仅仅指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而且还寄寓了作者对华夏民族出路的思考,象征了作者苦苦寻找的救治中国的良药——唤醒麻木的灵魂。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审视和体味得出类似的结论,相信作品带给学生的震撼和美感,要比直白地陈述强得多。而且,在探寻和体味意义的过程中,他们还能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这正是象征型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允许多种阐释存在

由于形象本身具有多种特征,加之象征的含蓄性,因此不同的人在解读同一篇象征型作品时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造成了象征解读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判断学生理解正误或高下的依据,应允许多种阐释的存在。应该说,只要是从形象出发的、有根据的、符合逻辑的阐释,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阐释文章,教师应在鼓励学生自主解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得出比较接近作者创作意图或象征形象特征的结论。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由于诗人并没有交代锦瑟的意义指向,读者阅读时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追忆;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也有人说这是一首感伤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年华 不再的感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阐释,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学会多角度地审视事物。同时,对于一些没有根据的或者不合逻辑的理解,应给予委婉的否定,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艺术形象。

可以说,象征是一种寓意义于形象,从而使文章余味深长的表现手法。在教学象征型作品时引导学生精心把握艺术形象,深入体味作品的象征意蕴和审美意蕴,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显示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象征性”作品】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4368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