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也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也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案设计   2025-01-20

一直以来,“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语文教育的定性定位都是语文教学改革中争论的热点,几乎每一次改革都要涉及到这些问题。经过数十年拉锯式的讨论,尽管有些方面的看法趋于接近,但未形成真正的共识。学科的定性一直在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 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徘徊不定,纠缠不清。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期,语文教学的改革只要迷失了本位,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要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语文教学只有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地行走在本位的轨道上,才能真正挥洒自如,才能有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准星再一次偏离

上世纪九十年代,于漪针对当时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出现的肢解课文、机械训练的弊端,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文中,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正好像瞄准靶子打枪一样,准星发生偏差,当然发出去的子弹乱了套。”这个比喻似乎也在警示我们,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不能让语文教学的特质和本真在关注“美美的人文情怀,浓浓的自主探究,兢兢的多元感悟,深深的资源开掘”(周一贯语)中淡化或淹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准星不能再偏了!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无庸置疑的。但语文是一个特殊的工具,与一般生产工具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还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因此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尽管在语文教学的不同发展时期,提出过加强工具性、凸显人文性等问题,但是加强和凸显都是有针对性的,是有前提和背景的。70年代,针对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的现象提出了“加强工具性”,后来甚至出现了纯工具性的倾向。同样,新课标强调加强人文性,恰恰是针对上世纪末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的失落,陷入机械训练的误区这一时弊而言的。因此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应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看,用辩证思维去准确把握。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去分析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不可偏废,也不可分割。既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没他的关系,即讲工具性就不讲人文性,讲人文性就不讲工具性;也不是厚此薄彼此长彼消的关系,即要突出人文性,就必须削弱工具性,压制工具性。

二、回归本色,追求和谐

崔峦曾在《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思考》中强调:要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对于理解语文课程性质而言,倒不是很难,难就难在正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上。如何体现呢?就是要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中,辩证地处理 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其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非是1+1式的简单相加和机械组合,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换言之,没有离开工具性的纯人文性,也没有撇开人文性的纯工具性.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在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上忧心忡忡,生怕顾及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重视了工具性,又冷落了人文性。只好在教学中,干脆设计两套系统,一套是工具性训练,一套是人文性训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水这一部分时,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步进行语言训练。要求学生找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比喻句,说说这些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进而进行仿写练习。第二步是朗读欣赏。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体会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漓江的美。乍一看,这个段落的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似乎都兼顾到了,而且二者似乎也都落到了实处。但稍加分析,这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训练,不是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的,而是池水分离,貌合神离的。显然,这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确,《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这一段文字,真正体现了情景美、意堤美与语言美的高度统一。漓江的水清澈见底,静如明镜,绿如菊翠……作者采用的语言,生动优美,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通过初读理解内容,感知漓江水的特点。然后通过精读,进一步感受漓江水的情态,感情语言的特色。最后可通过品读,让学生沉醉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让学生在含英咀华,联想想像中,充分体会情境美、情感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种自然的统一,和谐的统一。并不是教者和读者刻意的、人为的。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性的随意拓展发散,不加节制的挖掘的倾向都是要摒弃的。

和谐,是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词、关键词,同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在坚守语文本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深化改革,我们才能追求和谐的语文教学境界,才能创造语文教学的和谐之美,才能寻求活文教学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点击显示
【也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43944/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