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文本解读
张忠诚
前几天与教过《灰椋鸟》的老师交谈,他们认为这一课写得有些乱。带着这个疑问,我细细读了此课。
课文在最后一节“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是本课的关键词句,意在向读者揭示本课写作的重点:鸟儿归林的壮观,作者是如何写鸟儿归林壮观的哪?一是归林时的壮观场面,二是归林后喧闹热烈场面的壮观。同时这也是我忍不住,决心去看的原因。由此可以知道,场面描写是本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场面描写最为主要的方法,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如此再来看四、五两节的写作,就清晰多了。
第四节鸟儿归林时的壮观。作者先从面上进行描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飞来,接着大部对排空而至。特别是排空而至一词,写出了灰椋鸟之多,以及飞行时的壮观气势。继而又从点上进行描写: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从头顶飞过。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都是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体现。作者的用词,始终围绕写作的重点进行,毫无偏斜。那作者为什么在这一节,写上鸟儿们在林内的种种表现哪?也许是这一节的前半部分把鸟儿归林写得过于壮观,后面用归林后鸟儿富有亲情、人性化的表现,使读者感到在雄浑中又带有精巧细致,带有浓浓的亲情。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把对鸟儿的喜爱寓于文字当中。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能够把鸟儿归林写得如此壮观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场面的壮观。作者先从点上进行描写:这几只落在枝头,那几只扑棱棱飞起。和第四节写完鸟儿归林时的壮观后,又写归林后的鸟儿充满亲情、人性一样,这一节作者又把夕阳下的鸟儿写得异常美丽:羽毛变成金红,像穿上盛装的少女翩翩起舞。笔下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其次又从面上写作: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接着用两个比喻句,写出喧闹热烈的场面。最后作者看到眼前之景,直接抒情:“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得欢呼起来。
为什么会有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一是由于灰椋鸟多;二是林场工人的植树造林:近百亩的竹林,当然与它相对的刺槐林也很多;三是人们对鸟儿的保护与喜爱,没有人们对鸟儿的保护与喜爱,怎么会有周围静得出奇哪?护鸟是建立在爱鸟基础上的,爱鸟才是作者能写出如此好文的主要原因。这是此文内在的叙述线索。
有了以上对课文的认识,教学这一课的思路就很清楚了。第一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第二步引导学生利用场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作者如何写作鸟儿归林的壮观。第三步回到课文的整体,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壮观的场面。第四步,引导学生利用四五节的内容,写出我为什么忍不住决定去看灰椋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