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欣喜若狂”一词后感──《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体会
教学分析
2025-02-07
《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懂得“首次”就是“第一次”。这个“首次发现”证明了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证明了他们提出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不是假想,而是事实。”我说:“是啊,历时百余年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科学家怎能不欣喜若狂?让我们读”学生读句子,很明显“欣喜若狂”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我说:“这个重大的发现对科学家们研究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难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读”学生再次朗读语句。我又说:“这个伟大的发现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欣喜若狂地读。”学生第三次朗读句子。
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欣喜若狂”这个词语的意思,但联系句子,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相信学生已经理解了“欣喜若狂”的意思。
点击显示
【指导“欣喜若狂”一词后感──《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体会】相关文章
唤起心灵深处的爱──对一次写作活动的反思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太阳教学反思(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
《学生的心扉是如何敞开的》
运用网络多媒体,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 教师随笔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0222/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