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语第八册

小语第八册

教案设计   2024-12-03

1.趵 突 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

2、老师介绍趵突泉。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

一写: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二写: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巩固练习。

1、 认真朗读课文。

2、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 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 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 “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 “不由……神秘的境界” “泉上起了……飘荡着”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读

(3) “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 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巩固练习。

2 长 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 学生自由补充。

3、 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 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 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二、 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 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 学生发言。

5、 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 全班齐读。

7、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2、 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 古 诗 两 首

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 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学生齐读。

(4) 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 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

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4、总结。

三、 巩固练习。

1、 读全诗练习背诵。

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第一首古诗。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

1、解题: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春是指长江以南的春天的景象。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2、齐读古诗。

3、学习生字词。

4、理解词语的意思。

5、请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试着想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6、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三、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江南春天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2)作者写南朝的寺庙多是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四、 巩固练习。

(1)同桌同学互相检查朗读和背诵。

(2)小组内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西 湖 的 绿

一、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 学习课文。

1、 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 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9 麻 雀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绒毛、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4. 从对老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初知形象

上课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风呼呼地刮着,林荫道旁梧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

师: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 品读字句,体味形象

(教学时,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体味猎狗形象

放手让学生品读第四、五节后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理解“庞大”是什么意思,并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悟出猎狗凶猛可怕的形象。)

2.体味老麻雀形象

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1) 看到这只凶猛的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2) 为什么用“像一块石头似地落”,而不用“飞”呢?比较句子。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 老麻雀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理解“扎煞、绝望、尖叫”的意思。)你想怎么来读这段话呢?

(4) 是啊,老麻雀多么的勇敢啊!“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疑问?你能把上面的情景读出来吗?

(5) “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三、剖析结局,升华形象

边读边讨论:

(1)我们都被老麻雀这种勇敢的精神感动了,此时,课文里的猎狗怎样呢?

(2)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向后退”呢?

(3)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

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绝望地尖叫着。

3.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二、有感情朗读

1. 自由朗读,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大声朗读几遍。

2.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 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中升华老麻雀爱力无比这一主题。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吃 保护

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 我

走近 嗅 落

张开 露出 扎煞起 尖叫

愣住 后退 准备搏斗 唤回 带走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老麻雀

吓 拯

退 救

(母爱)

猎狗 小麻雀

10 猫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 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

三、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 课文主要写什么?

2. 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

四、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 自学存疑

2. 小组讨论:

(1) 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2) 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 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 指导感情朗读。

五、 布置作业

1. 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 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生字词。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 提问: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

2. 自主读书、思考。

3. 组内交流。

4. 班上汇报。

5. 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

6. 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 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1. 点拔: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

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3. 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11* 雪 猴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

2. 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教学重点:从聪明、可爱的猴子与边防军人的友好相处的真实、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战士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雪猴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二、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展示自学提示:

1. 雪猴有哪些特点“

2. 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 合作研讨

1. 组内交换看法,组长加以归纳、整理。

2. 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

(1) 短文写了雪猴哪些特点?

(2) 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展示表格)

军人 雪猴

出操

洗脸刷牙

操练

从单杠上摔下来

上课

(3) 点拔:除了这些描写,课文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

(5) 结合课文内容谈收获。

四、 延伸拓展

课余时间,找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11* 雪 猴

给新客人送礼物

与战士友好相处 摹仿、关切、同情 舍不得

预报天气

12* 鸟 情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从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

二、 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 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 小组合作研讨:

(1) 为什么“儿“小花”有这样深的感情?

(2) 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3.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 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 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 板书设计:

“我”:捉虫 看护 摔进屋里

12*鸟情

喜鹊:伴“我”左右 随“我”上学

13倔 强 的 小 红 军

一、 教学目的。

1、 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

3、 体会课文对话部分人物说话的语气。

4、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1、 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2、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

2、 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并讨论:

(1)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什么事?

(2) 小红军的倔强从哪看来?

(3)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三、自学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清字形。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

二、 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的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3、 陈庚同志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1)从课文中找一找,小红军什么样?他需要帮助吗?

(2)从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 自己读课文,想想陈庚几次相帮助小红军?他怎么说?小红军又是怎么说的,怎么表现?从书中画出来?

(5) 分角色朗读。

(6) 再次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 总结这段。

1、 陈庚最后所以被说服,原因是什么?

(1) 小红军的话理由充足。

(2) 小红军的动作、表情也不能不令人信服。

四、 巩固练习。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

(1) 陈庚同志为什么“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我受骗了”是什么意思?

(2) 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3) 讨论,学生发言。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 陈庚这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 从哪儿看出,在书中找出来。

4、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感受到什么?

五、 分段,概括段意。

六、 总结。

1、 找出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段落,先读一读,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2、 教师谈谈这篇课文感人的原因。

七、 巩固练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14 登 山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锻炼、磨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3、理解文中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列宁量词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新课。

1、请学生介绍一下所学过的有关列宁的小故事。

2、引入课题。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2、 思考:

(1)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是怎样的路?

(2)列宁两次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3)列宁第一次走时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三、 小组讨论。

1、小路怎样?找一找一句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

2、还从哪儿看出小路的危险?

3、填空后,体会路的险和人物的表现。

4、比较第二走险路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5、重点理解最后一段列宁说的话。

四、小结。

课文第18自然段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五、分段概括段意。

六、巩固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15、西门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西门豹。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

〈四〉、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帮学生解疑。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把词放回课文句子中再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小声读全文: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回答:通过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

(4)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结合思考题,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6)让学生读一读西门豹说的话,出示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这自然段,想: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又到了,参加的有哪些人?找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

(2)出示句子,让学生理解句意,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让同学们换词理解。

A、“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然来了。”

B、“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真来了。”

(3)再读这一自然段,用串联课文中的词句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3.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西门豹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A: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引导讨论:

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西门豹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西门豹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3)再读这两自然段,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从插图上看,哪位是西门豹,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西门豹的卫士?

4.学习课文13、1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想: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5.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齐读本自然段,想: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6.学习课文最后1自然段:

7、小结:(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3)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8、作业: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较详细地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西门豹》一课,知道了西门豹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自己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搞清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儿是事情的起因?哪儿写的是事情的经过?哪儿写的是故事的结果?并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1.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

2.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按照小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小黑板提示

一段:摸清底细 二段:破除迷信 三段:兴修水利

(2)自己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标出来。

(3)小组讨论分段,并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组汇报分段情况及哪是起因、经过及结果。

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小黑板(句式):谁,干什么,怎么样。

(2)告诉同学们,分段的提示,即是每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每段最重要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段意时,一方面细读课文,同时参看小标题,归纳出每段的段意。

(3)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谁的最好,为什么?

(5)指名汇报归纳的段落大意。

〈三〉、总结全文。

1.知道了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要懂得了遇事要进行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2.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时,要抓本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定的句式抓主要内容,组织语言来归纳段落大意。

〈四〉、作业:

16 猎 人 海 力 布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复述故事。

3、 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三、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简单介绍民间故事。

2、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找出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

(1) 海力布为什么只要海龙王嘴里含着的宝石?他怎么想的?

(2) 找一找课文细致描写了在灾难降临之际海力布的神态、

言、心理活动。

(3) 体会海力布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出的品质。

(4) 课文两次写了小白龙的叮嘱,有什么作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

(5) 课文描写乡亲们在搬家途中看到的灾难来时的状况有什么作用?

3、师生共同解答。

三、 分段概括段意。

四、 练习复述课文。

1、 同桌复述课文,提出意见。

2、 请学生复述。

五、 巩固练习。

提出仍不明白的地方,大家讨解决。

17、落花生

一 、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好处及特点,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做一个务实,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借助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吩咐”、“分辨”造句。

二、教学重点:

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花生)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读题明确:“落花生”就是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后子房扎入地下长成果实,所以又叫落花生。

2.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十分喜爱花生的品格,不仅写下了《落花生》一文,生前还曾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发表文章。

〈二〉、 初读课文,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思路分段。

分两段:(1)种收花生 (2—15)吃议花生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母亲为什么提出种花生?

2.结合课文理解“居然”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麽?

3.概括段意。( 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本段分层。

2.集体讨论:( 分三层 )

第一层: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请父亲也来品尝新花生。

第二层:全家谈论花生的好处。

第三层:父亲的话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合作小组学习提纲:

(1) 花生有哪些好处?它最可贵的是什麽?

(2)为什麽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要说明什麽?

理解句义:

①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②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谈谈你从中得到什麽启发?

4.集体讨论:

(1)花生的好处很多------味美、可榨油、价钱便宜

(2)有一样最可贵-------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的原因:

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容易令人产生爱慕之心,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藏而不露,又不十分好看,可它很有用,这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4)理解句义:

①父亲以花生作比,借花生的可贵,赞扬那些不追求外表美、不图虚荣,踏实肯干,愿意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人,教育我们做人要像花生那样朴实而有实

用,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要做外表华丽而无才能的人。

②我理解了父亲的话,悟出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只讲究外表体面好看,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6.表演人物对话,体会父亲以物喻人的用意。

7.归纳段意。

〈三〉、总结全文:

1.有语气通读全文,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后,你得到哪些收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落花生

虽不好看,可很有用 (物)

种收花生——>吃议花生 ↓ ↓喻

(重点) 不要只讲体面,要做有用之人 (人)

18、丑菊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丑菊这种植物的特点。

2、 积累好词好句。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竟然有一种菊花的名字叫丑菊,它有什么与重不同呢?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存疑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质疑答难

1、学生质疑(A:“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什么意思?B: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2、 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A:自读感悟。

B: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C:班上汇报交流。

(1)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① 理解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颜色美:绿绿→黄色→金黄 形状美:绿豆→黄豆→铜钱 妖小 美丽 几十片花瓣 一层又一层

② 感情朗读这一段。

(2)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① 理解有关语句。

夜晚:花瓣自动合拢 得名:状元伞、假葵花

白天:张开花瓣,迎着太阳

②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感悟结尾句的含义

①谈一谈对这句的理解(“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一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激疑拓展:

课下观察一种植物,看看从它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写成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18、丑菊

颜色美:绿绿→黄色→金黄

外形美: 美丽 可爱

大小:绿豆→黄豆→铜钱

特点美:夜晚合拢、白天张开、迎着太阳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

第一段:(1) 第二段:(2—3) 第三段:(4) 第四段:(5) 第五段:(5—6) 第六段:(8)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 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昏暗、八九米长:

内洞:黑:一团漆黑,什麽都看不见;提着汽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麽宽广;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麽大。深

奇:洞顶有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有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麽,也很值得观赏。

采用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孔隙和内洞的不同特点。

4.想:作者此刻的心情怎样?

5.有语气朗读课文:小组成员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小结:金华的双龙洞无论是洞口、外洞、还是孔隙、内洞,景色各异,特点突出,真可谓是奇观异景,值得前去欣赏。

7.归纳这两段的段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全文既然写游览双龙洞,可为什麽还写路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在途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什麽?

2.讨论:*

看到: 感到: 听到:

公路:盘曲而上 溪声时时变换调子

映山红:开满、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正开花、一从、一簇、很不少 一片明艳

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见过

溪流:随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洞里流出来

3.小结:沿途景色犹如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风景画。它是那麽吸引人,双龙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画中画,景中景吗?洞内外浑然一体,真是美不可言,令人神往!

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六〉、总结全文:

1.指名读句子,结合板书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P115 2 )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说出主要内容。

3.标画出文中写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麽作用?

4.从本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麽?

板书设计:

19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大) (黑、大、奇)

入山 —> 金华城 —> 罗甸 ——>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像桥洞 宽) (窄小、低矮、昏暗)

20、山雨

一、教学目的:

1、读本课生字词。

2、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小组合作的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5、6、7自然段分别描绘的是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明丽、迷人,学生对此理解有一定难度,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雨中即景”导入

〈二〉、自学存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不明白的地主做上记号。

〈三〉、质疑答难

1、学生质疑,师相机解疑切入。

2、自读感悟。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经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受,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声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说“流进我的心胸”。

③“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激疑拓展

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20、山雨

雨前:山风 云雾

听声 沙啦啦 无字的歌谣 优雅的小曲

雨中:绿得耀眼 绿得透明

见色 流进眼睛 流进心胸

雨后:幽静 鸟啼 雨珠滴落

口语交际(交流物品,谈感受)

一、训练要求:

1、交流自己收藏的或喜欢的物品,

2、可以说说它们留给自己的记忆、引起的联想或感悟,也可以说说围绕这个物品发生的事情。

二、训练准备:

挑选一两件自己收藏的或喜爱的物品,想一想自己收藏或喜爱它的原因。

三、训练步骤: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收藏物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收藏的物品,让更多的人都喜欢它。

〈二〉、明确训练要求

指读要求,说一说本次口语交际有哪几点要点。

〈三〉、交流物品

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收藏的或喜欢的物品。

〈四〉、谈感受

1、教师引导: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同学们可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可自由组合,在小组里互相说,当一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各小组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进行练习。

2、自由组合,各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物品,谈感受。

3、各小组同学在班上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评选说得好的同学或小组。

习 作(写一个场景)

一、训练要求: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写下来。

2、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二、训练重点:

反映出场景的特点,内容写具体。

三、训练准备:

布置学生留意观察一处场景。

四、训练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学校、在街头、在集市……你常常会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场景,你想不想把它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个你熟悉的场景。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指读要求,说说本次习作有哪几点要求。

2、习作重点:要能反映出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指导习作

1、弄明白什么是场景?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风到过哪些场景,如,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集市里的讨价还价,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笑语……)

2、选择材料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许多场景,同学们要选择你熟悉的、有意思的场景写下来。

(2)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选择哪一个场景来写。

3、怎样写好场景呢?

(1)反映出场景的特点

在不同的场所会看到不同的场景,不管写什么样的场景,都要反映出场景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观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突出重点,写具体

一个场景往往要写的内容很多,要抓住场景中与表现主要意思有关的事物重点写,内容要具体,其他内容简略写,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4、想一想习作该怎样写,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四〉、练写

各种各样的场景看起来是那么有意思,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笔把它写下来吧。

21、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

3. 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5. 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6. 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7. 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 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 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 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 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 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 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 交流讨论结果

(1) 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a. 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主要从“众星拱月”一词去体会。

b. 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c.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d. 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景读出来。

e. 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的精华”?

f. 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并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g. 此时,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h. 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 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a. 自学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b. 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主要从“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去理解。

c. 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3) 理解第一自然段。

a.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b. 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4) 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a. 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b. 要实现中华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你们这一代去努力、去奋斗,那么,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呢?

三、 总结全文

1. 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的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 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 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1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1. 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 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难点:课文第6、7自然段,有语句涵盖内容丰富,有的词句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a. 抽读生字词。

b.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 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 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 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 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 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 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 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 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 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 默读与感悟。

2. 小组交流。

3. 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2)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 训练有感情一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自由读、个别读、组内互读互评、组间比赛

(4) 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5) 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三、 总结全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 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 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六、 板书设计: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 父亲在维和行为中牺牲

忧虑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23* 黄 河 魂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

2. 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 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 想象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 理解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读通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读书交流。

(1) 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 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 研读、感悟

1. 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 结合有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 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地场面。

2. 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 理解6、7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4)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五、 延伸拓展

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 布置作业

1. 展示交流你所惧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 积累本课的好词。

黄 河 魂

黄河的象征

壶口瀑布

民族精神的体现

24* 镜 泊湖观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厅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 了解镜泊湖厅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 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课文语言,想象镜泊湖美丽的景色,体会镜泊湖“奇”在何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

2. 围绕问题,讨论交流。

三、 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边读边思考:镜泊湖奇在何处呢?边读边做上标记。

四、 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 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2. 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3. 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五、 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小组讨论:

1.在火山口,怎么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六、 总结全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七、 板书设计:

镜泊湖景色

镜泊湖奇观 吊水楼瀑布

地下森林

25 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默写《赠汪伦》;理解古诗句,了解诗句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和诗人还乡时的所见、所感。

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诗句,体会诗句的含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赠汪伦》。

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学习《赠汪伦》

1、 解题:题目中的“赠”是什么意思?赠了什么给汪伦?

2、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看后面的注释。

3、 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诗句的意思。

4、 在全班发言,(老师贴出诗句,请同学讲解)

5、 练习背诵这首诗。

二、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导入新课

2、 解题:题目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江苏扬州,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 学习生字。

4、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

6、 同学发言(老师贴出诗句,同学讲解)

7、 背诵这首诗。

三、 作业练习:

1、 背诵两诗古诗。

2、 写出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学习《回乡偶书》

1、 解题: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辞官回家后,感概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 学习生字。

3、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

4、 在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5、 在全班发言。

6、 朗读、背诵这首诗。

7、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参考下面的图,练习表演。

二、 背诵本课的三首诗(个人背、小组背、全班背)

三、 练习默写《赠汪伦》,互相批改

四、 作业

1、 背诵《回乡偶书》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3、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 桂花雨

教学要求

1、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想像课文描写怕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桂花的挂图

一、 引出新课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发言。

2、 学习第1、2自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第3—6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第7、8自然段。

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5、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五、 作业

27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要求

1、 学习小男孩在误以为献血后自己就会死去的情况下仍坚持献血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思想品质。

3、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练习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抓住描写小男孩献花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

难点:

1、 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几个近义词的细微的差别。

2、 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朋友”是大家多么熟悉的称呼,多么亲切的称呼。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写战争时期的故事的课文,读了以后,我们会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1、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2、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3、画出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请同学读第1—4自然段。

思考:(1)课文讲的事的起因是什么?

(2)从哪看出当时情很严峻?在书上画出。

2、共同讨论。

六、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细读第5—1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情况。(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请同学读第12—14自然段。

重点体会男孩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说的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以为会把他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样他就会死去,但即使是这样,他仍愿意献血,原因是“她是我的朋友”。这话说得多么轻松,但从这朴实的话里,可以看出“朋友”一词在阮恒心中的位置和分量,它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从中看出阮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词填空(抢救、挽救)

(1)优共产党尚秀云靠细致的工作和爱心( )了一个又一个

失足青少年。

(2)如果不立刻( ),受重伤的小姑娘就会死去。

3、修改病句

男孩阮恒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用尽力气竭力制止哭泣。

28 争吵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自学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

2、 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布置自学

1、读读文中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1)默读课文,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3)哪几个自然段写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4)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2、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吵后双方表现各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3)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4)老师引导,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A、“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B、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读这部分课文,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5、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造句

积累,运用七

教学要求

1、教学学生懂得无论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多么微小,我们都应该对他人 的付出表示感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

2、学习成语,会读、会背、了解它的意思;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练习以《第一次×××》为题写作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进行用字情况的调查,培养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练习写《第一次×××》的作文,要会选材,写出合要求的作文。

3、 组织好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背12个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具准备: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1、 学习成语xx

2、 说说成语的意思。

3、 按“一、二、三……的顺序背诵,看谁先会背。

一、 阅读短文

1、 自由读短文,自学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掌握情况。 (2)朗读情况。

3、 共同讨论文后的两个题目。

4、 感恩节简介。

5、 共同讨论,自由发言(到了感恩节,你准备给谁什么感恩礼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选材,指导习作。

2、 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习作指导

1、审题意,明确写作内容和范围。

请同学比较《第一次×××》和《一次×××》两个文题有什么不同。《一次×××》限于写《一次》,不能写两次、三次,但可以是任何一次;而《第一次×××》则限制在“第一次”这个范围内。

2、选好材料。

选材的思想要宽,选哪个方面的材料都可以:

第一次学习某项技能,内容有:剪纸、编中国结、钉扣子、做航模、写毛笔字、学骑自行车、滑冰……

第一次从事某项劳动,内容有:种树、洗衣服、擦玻璃……

1、 为了做到写清楚,应事先列个作文提纲,确定写作顺序。

2、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第一次×××时的心情、感受,要真实。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3、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常用词语。

2、 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 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三、 自学预习

1、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2、 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 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请同学读课文。 (2)讨论两个问题:

A、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

B、 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

2、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

一、 作业

4、 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

5、 组词:

低( )钢 ( )殖( )估( )灰( )疏( )

抵( )刚 ( )植( )故( )炭( )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

2、 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

三、板书

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 如果……就是

太阳的特点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数字、比较、假设

热:大火球 六千 三千 就是……

动植物、人类生活

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气象 没有……就没有……

防治疾病

一、 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要求

1、 体会生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

2、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

3、 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

2、 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自己预习

1、 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

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

3、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4、 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 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

(2)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

六、 补充内容,激发兴趣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

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 板书设计

犀牛与犀牛鸟

生物共栖现象 鳄鱼与燕千鸟 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

3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读课文。

(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

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

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 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4、 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5、 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

二、学习课文

1、 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 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板书

查阅信息

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 发送邮件 喜爱、赞叹之情

……

四、作业

1、 带着感情朗全文。

2、 组词:

络( ) 捷( )钩( )幕( )辅( )贺( )

落( ) 睫( )购( )慕( )铺( )架( )

3、 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

发电子贺卡能节约纸张。 发电子贺卡能保护地球环境。

32地球万岁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要为保护地球、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努力。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带着盛情朗读全诗,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字了哪些内容,知道保护地球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全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地球仪)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诗,看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1、 重点指导、讲解。(出示卡片)

三、阅读课文

1、 标出全诗共几节,哪几节写了相同的内容,应该如何朗读。

2、 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练习朗读。

3、 这美好的一切指什么?展开想像,充分发言。

4、 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一、 作业

积累、 运用八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爱护地球,保护好环境;为能过一个意义的暑假做准备。

2、 会读、会背有关气象方面谚语,理解短文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练习写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3、 培养学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1、 阅读短文,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 展开想像,写好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背谚语、理解大意。

2、 阅读短文,理地球所处的位置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谚语

1、自己读谚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2、小组内讨论谚语的意思。

3、利用各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查词典,标出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

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问题

(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3)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

3、 自由发言。

二、 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头表能力。

2、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把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自己准备

想想自己暑假面具有什么打算?准备怎么过?要有意义,生活还应丰富多彩。

二、小组讨论

全班分几个小组,在组内谈自己的打算。

三、在班上介绍

各组选出说得好、活动安排好和同学在全班发言。

四、大家评议、补充

发言后,大家评出自己认为说得好、安排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科幻故事。

2、展开想像,作文内容要具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这次习作要求同学编故事,所谓故事,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所讲述的内容有 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这次编故事还必须是科幻故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大胆想像,从这点上看这次写科幻故事的作文与想像作文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次作文要写好故事情节。

二、同学们回忆《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故事,体会什么叫有情节?什么叫展开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三、共同讨论选材,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幻想过什么?哪些是属于科学幻想?使个人独立选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四、想像大胆。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现实,要远远超出现实,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故事更吸引人。

五、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六、讲评

点击显示
【小语第八册】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100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