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教案设计   2024-1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1精神在追求真理的对话过程中展示为将要成为现实的东西。“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其过程首先是解放被理性限定的、但有着无限发展的和终极状况的自明性,然后是对纯理智判断力的怀疑,最后则是通过构造完备的高层次的智慧所把握的绝对真实,以整个身心去体认和接受真理的内核和指引。” 2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要立足于质疑辩难,着眼于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关注、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构建,对语言风格的执意追求,致力于学生认知上的发展、情感上的体验、人格上的建树。”3而不是形式上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为了对话而对话。对话不是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相互的言说和倾听,不应有预定的先验的真理,教师要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心智与精神,引导学生独自发现,获得智慧。孔子教学中的“对话”艺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着眼于“人”的教育观

美国有一位汉学家克里尔曾说:孔子“不仅仅培养学者,而是训练治世能人,他不是教书,而是教人。”4孔子教人,主旨在于使人人格完善。他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认为人的人格力量比权势要大,所以孔子的培养目标是“君子”、“成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亦可以为成人矣。’”7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云:“成人,犹言全人。”孔子的这种全面和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还反映于他的课程设置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孔子实行“有教无类”10,他明确的宣布:“性相近,习相远也。”11指出人的天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之成为各种不同的人是后天影响造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2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3。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高低不一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14基于这种思想,孔子在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论语》中保存了许多孔子分析学生情况的记录。例如:

“闵子侍侧, 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15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yan。”16

“由也果。”“赐也达。”17

“求也退。由也兼人。”18

“师也过,商也不及。”19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0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21

“雍也,可使南面。”22

“贤哉,回也。” 23

“枨也欲,焉得刚?”24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为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宾客言也。” 25

平等的“我—你”师生观

师生关系是一种生活关系。教师作为人生的导师、精神的向导,在教学生活中与学生相遇,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仅仅有待充满的容器,而是看作与“我”共同讨论的“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才能都作为完整的真实的人以平等的人格相遇,为共同的教学目标对话。从《论语》的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门师生之间互相学习批评的民主学风。例如: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26

这段对话,诚如子贡所说,师生互相切磋学问,体现了教学相长。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27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当仁,不让于师” 28的思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

孔子一贯主张“和而不同”,在教学上他也是这样,处处表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孔门的师生关系相当融洽,能共同交流思想。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观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要重视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备高尚的品质。对话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师生双方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师生共同的“生命场”中不断成熟与完善。例如:

●孔子对公西华说:“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30

●子贡赞美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31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32

点击显示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132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