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鉴赏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古典诗歌中,写给情人的作品很多,但写给妻子的作品很少。印象中,诗词中写到妻子的作品数老杜最多。写给亡妻的,著名的诗有潘岳的《悼亡》和元稹的《遣悲怀》,著名的词有东坡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两篇。魏初这篇作品是写给妻子的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佳什,读来不能释怀。
词的上片首句从“去岁今辰”着笔,点明对妻子的念念不忘,“去岁”与“今辰”构成时间上的今昔对比,给人时间如梭的感觉,包含着归家无望的伤感。一“却”字点出“去岁”的幸运与“今年”的不幸,流露出曾今拥有的欣喜与今天失去与妻儿团聚机会的怅惘。次句“今年”与上文“去年”时间对比强烈,一实一虚,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突出了官身在外、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一“又”表明与妻儿聚少离多的残酷现实,抒发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与无奈。下句“一春心事闲无处”与“两鬓秋霜细有华”构成因果关系,“一春心事”点出思情之长,“两鬓秋霜”点出思情之苦,思情深而至于两鬓都有华发,的确非同一般,可能另有隐情。联系下文“何时收拾田园了”,不难看出作者仕途艰难,宦海浮沉,厌倦官场,鄙弃功名。所以,两鬓有华,绝非偶然,这其实是人生际遇、夫妻私情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纵观上片,诗人因混迹仕途的艰难而更加思念妻子,思念那个给了自己精神和肉体寄托的家园;也因思念亲人,思念故乡那一方纯净的土地而更厌弃官场的污浊。
下片过头处写景。诗人用山水相连、水天相接、残照染林、归鸦点点等意象营造出空旷清冷的氛围,烘托反衬思情之苦。同时,“山接水,水明霞”又暗喻思情的缠绵悠长。三句中,一“接”字描写了山水相依的景象,一“明”字突出了霞光映水、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一“接”一“明”点活了静态的画面,使意境浑然一体。一“见”字触景生情,将所见景物着上个人的感情色彩,“归鸦”正反衬思情的迫切与凄苦。
面对此景此境,诗人只能聊以自慰,设想归家耕田,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情景。“几时”一词,充满渴望,又有些许担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不能回,允许不允许回都是未知数啊!“了”字精当,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热情,对年终岁尾静享天伦之乐的向往。“儿女团圆”概写家庭的美好生活,是“面”,“夜煮茶”是具体生活的细节,是“点”。点面结合,勾勒出一副其乐融融的秋夜合家品茶图。
“夜煮茶”这个细节情景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凝练性。把物境、场景、家事、人情、人生哲理包孕其中,含蓄隽永。是以境写情、以境传理的典范。在夜深人静的背景下,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边,倍感家庭的温暖、亲情的融洽。这中间,夫妻之恩、亲子之爱、儿女之乐通过煮茶的细节传达了出来。让人联想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夜》里描写的父亲冬夜给儿女煮豆腐吃的情节。两篇相较,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一细节又让人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往往不是那些大场景。人生的幸福往往蕴含在看似轻淡琐碎,实则不易抓住的生活细节中。有人倾其一生在追名逐利、聚敛钱财,做着人上人的好梦,以为拥有了金钱和地位就拥有了幸福,实则不然。幸福衡量的标准不是名、权、利,而是你拥有人间真、善、美的总量。这些,一般人都是有同感的。因此,每当我们读了这些情节往往会击节称赏,往往会被打动、被征服。
总之,下片写景抒情,情蕴景中。又虚实相生,虚中有实。把诗人思念妻子,思念家园的心情推向极致。
全词结构精巧,上片叙事,下片写景,情渗透在叙事、写景之中。而人事景情又由一条关涉“去年”、“今年”、“几时”的时间线索所绾结。感情发展极有层次:由开头点出思情,到“鬓华”加强一层,再由下片借景烘情,情之浓已流诸笔端,结尾宕出一层,将思情推向极致,给人极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