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中语文古文少了
16日,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将要大换血:《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古文名篇通通撤下。消息传出,各大网站论坛一片哗然,并很快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支持的网友们认为北京的编委“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多数网友却在哀叹:“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认为“这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同时许多网友担忧过多删减古文名篇在中学教材中的分量会加剧已有的文化断层。(8月17日《新快报》)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将要大换血,我的看法是:语文教材变比不变好。借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常变才能常新,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时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主要着眼于一个“新”字。
金庸与鲁迅谁入教材?在我看来,现在的争议也是没有结果的争议。捍卫鲁迅也好,维护金庸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铁杆的读者群。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鲁迅的书是卖不过金庸的;从学生的爱好来看,鲁迅的小说也比不过金庸。但这不能成为鲁迅非得从高中教材换下去的理由。
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我也不赞同鲁迅与金庸势不两立,两人的作品完全可以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并存。我甚至认为,不光鲁迅的作品要选,当年与鲁迅干过仗的作者的作品也应选,如梁实秋、苏雪林等人,他们的文章一样是写得非常美的。甚至胡适与胡风的作品也可以选,因为这些人都是近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回避他们的作品事实上会人为造成缺陷。这方面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们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多元化一是注意文本形式的多样性,再是注意吸纳多元文化。美国的高中语文教材除了选取英美文学作品以外,还注意选取英语圈外的文学名著。如日本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国大陆诗人舒婷的诗。即使在美国文学中,除了主流文学以外,他们还选了印第安人的神话和史诗,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等。
以上关于鲁迅与金庸作品的选用,我的观点是一个也不能少。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光大者。如觉得篇幅的限制不能全选,可以课外选修。
对于北京高中大量删减古文作品我与许多人一样表示担忧。古典文学的精华应该保留,我甚至认为,现在的高中古文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古文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如果我们的高中生们连一般的古文都不能阅读,很难说他们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这方面可以学习台湾地区。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含三种选本:《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前两种是要求所有的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修的,《国学概要》则是供高二文科选修之用,每周两节,内容都是关于国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在大陆很多地方不是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的风潮吗?与其搞那些华而不实的穿穿汉服的花架子,不如在中学生中扎扎实实的搞一些古文教学。必修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多开古文选修课,特别是那些学文科的学生更应多读古文;同时,把古文选修与伦理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增加中学生的涵养是有好处的。
以上参照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语文来看北京语文的大换血,这也是从大语文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如何编写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以为,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不但应紧跟时代,还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样编写的教材才更有前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