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钱学森》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钱学森》课堂实录

教学分析   2025-01-10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

师:对!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板书:钱学森。)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学生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

生:想。

师:真话假话?

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对没有举手的学生)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当然,如果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

生:好!

师:开始读吧。

(部分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

(生笑,众笑。)

师:(有一学生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己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

(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字“×”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如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胡锦涛总书记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点击显示
【小学语文:《钱学森》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529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