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的新教育试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的人,开始时,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乐园,但当他们寻找不见时,便亲手创建了它。
----乔治·萧伯纳
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办着世界上最大最难的教育,其间,问题多多,人所共识。现实是,指摘多于建设。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致力于建设。2002年,他与志愿者在民间操作的“新教育实验”旨为实现新教育之梦———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实验”现实施于全国21省市,205所中小学、一所大学。同年,他又与学生李镇西等创办了公益性网站“教育在线”。迄今,注册会员82000人,点击率300万人次。
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论及了缺失及缺失成因。他的“新教育实验”志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建设对缺失进行着力所能及的补缺。
■教育一线呼唤教育在线
苏州市部分市民熟悉副市长朱永新口头禅:“我周一至周五为苏州市打工,周末为理想打工。”分管教育的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论其理想“实现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具体为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特色课堂。该行动,朱永新称之“新教育实验”。该实验,现行全国21省市205所中小学、一所大学。多数地处农村。北京是清华大学附小、中关村一小。
朱永新为什么要进行新教育实验?他说是补缺失误。邓小平说过,“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论及失误成因———缺公平、缺特色、缺理想、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教育理念……核心病灶急功近利。其结果,不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一时有用,是为了某年某月某一天。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错将高考当终点,殊不知,此为人生起点。
学生为分而学,教师为分而教,见分不见人恶果,朱永新预测,6年功利教育将带给学生60年混乱和迷茫。他在网上告诫教师,“教孩子6年,我们要为他的60年打好底色。”我们,也包括他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失误,坐而论道者遍地,朱永新欲以力所能及的补救起而行道。
促成行道契机是《管理大师德鲁克》一书。1999年,书中一段话终结了朱永新“也曾陶醉在文字变铅字的乐趣中”。约瑟夫·熊彼特弥留之际对亲友说:“我现在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意义。”朱永新由此反省自己此前乐趣之意义———“等身成果中有多少改变了人们生活?多少改变了教育?”答案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