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在应试与应用之外

在应试与应用之外

教案设计   2025-01-12

《内蒙古教育》第3期上王从先生的《语文教育:应用与应试》与第7期上李化中先生的《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应用》这两篇文章,引发了我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

王文将当前的语文教育区分为“应用”与“应试”两种,应用语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语文”,应试语文“以培养应试能力为目的”,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语文”。王文详细分析了这两种语文的不同特征,认为由于社会的需要,应试语文还不能废除,最终得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应用’与‘应试’这两种语文教育还要隔江而治,谁也代替不了谁”的结论。李文则是对王文的商榷和反驳,它认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没有必要区分“应用”和“应试”,因为“应用”与“应试”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应试”已包含于“应用”之中,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而不是“应试”。我们暂且不论语文教育有没有区分“应用”和“应试”的必要,也不论两者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存关系,就解释框架本身而言,“应用+应试”这种提法就极大地窄化了语文教育的价值。因为,十分明显的是,在应付考试和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之外,语文教育还存在第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论述了完满人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他说:“盖缘人在两间,必有时自觉以勤劬,有时丧我而倘恍,时必致力于善生,时必并忘其善生之事而入于醇乐,时或活动于现实之区,时或神驰于理想之域;苟致力于其偏,是谓之不具足。”也就是说,人生既要有实用的考量,又要兼顾理想的需要,两者都不能偏废,否则就是残缺不全的。这里讲的虽然是人生的问题,用到语文教育上来也未尝不可。作为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既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选拔人才、合理运作的凭借,更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得以保存、传承和更新的依靠,因此语文教育不仅有其实用理性的一面(如培养个体听说读写的技能),而且有其理想浪漫的一面(如涵养神思、崇大性情、使人兴感怡悦)。语文教育理想的一面主要体现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语文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和历史、政治、音乐、美术一样,它以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旨归,最终指向人性的完善。用钱理群先生的话来说,语文教育是为青少年一代的终生学习和精神成长“打底”。因此,它决不仅仅限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尽管这也十分重要),更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它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我们不仅不能忽视或轻视,而且要正视、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充溢于语文教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上。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文学,对师生而言,其实体呈现形式就是文本。选择优秀的、能够与学生成功地进行对话的文本,铺设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尚友巨人,培养学生与优秀文本进行对话的良好意向、能力和习惯,是语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的努力。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感。语感是语文与人文的交会,良好的语感不仅意味着良好的语文能力,同时意味着良好的人文素养。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则更是人文性的集中表现,听说读写活动背后的动机对活动本身具有激励、导向的功能,人性化的动机往往意味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更高的活动质量,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虽有诸多层次的内涵、不同方面的表现,但其决定性因素却是学生读写听说动机的人性化。”①

二、人文价值需要通过语文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语文与历史、政治、音乐、美术一样同属于人文学科,但它们又有所区别。历史和政治是通过作用于人的理性来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音乐、美术和语文则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来提高人文素养。而同是“感性派”人文学科的音乐、美术和语文也有所不同,具体地说,音乐是以音符、旋律、节奏等作用于人的情感,美术是以线条、色彩和空间结构等作用于人的情感,语文教育则是通过语文(这里指语言和文字)来感化人,实现其人文价值的。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语文本身,人文素养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语文的坚实地基上。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通过立言来立人。

前些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单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导致语文教学沦落为没有灵魂的机械操作,无疑是走到了一个极端。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即离开语文大谈人文。似乎语文教育就等于人文教育,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生命感悟就是成功的语文教育。其实,大大不然!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并不一定就是在学语文,学习优秀的文学文本也并不一定是在学语文,它们很可能滑出了语文教育的界线,成为政治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或其他什么课。坚守语文教育的界线,就是要坚持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育的本体,一切语文活动都要以此为抓手,由此而展开。因此,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也不能离开这个本体,在语文课堂上,人文教育只能渗透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只能在围绕着语文而展开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挖掘其培养人文素养的着力点。例如上文提到过的听说读写动机的人性化问题,就是语文教育人文内涵的一个集中表现。

舍人文而求语文,无异于缘木求鱼;舍语文而求人文,却同样隐含着潜在的危机。语文离不开人文,没有人文素养,语文就难免沦为单纯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人文也离不开语文,离开语文谈人文,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在语文教育中,语文与人文相辅相成,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互为表里,共同撑起语文教育的两大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而且,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不是两张皮,而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

三、语文教育的实然价值和应然价值

那么,“应试”是不是语文教育的一大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里需要区分语文教育的实然价值和应然价值。陈桂生先生在《“教育学视界”辨析》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研究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泛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概念”的混用,人们往往以“教育理念”代替“教育概念”,造成了概念之间的混淆。他认为,“教育概念”属于科学概念,是根据逻辑规则所下的定义,它是对教育既成事实的概括,指称的是教育的“实然状态”;而“教育理念”则是人们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对“何为好教育”的一种构想和价值倾向,它指称的是教育的“应然状态”。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在语文教育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区分“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不能将两者混淆。语文教育的应试价值、应用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三者其实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应试价值指称的是语文教育的实然状态,它是当前语文教育在人才选拔、社会分工等压力下所不得不承担的一项功能;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指称的是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真意义和终极目标。因此,将“应试”和“应用”摆在一起,作为解析语文教育一种理论框架显然是有问题的。

将语文教育的实然价值和应然价值作为一种分类,来分析语文教育今后的走向也许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王文和李文都从社会是否需要应试教育出发,探讨了语文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王文认为由于社会的需要,应试语文和应用语文将长期隔江而治;李文则认为应试语文只是一时之需,社会需要的是应用语文。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从语文教育的实然价值出发来预测其走向的。到底,语文教育的展望是该从实然出发,还是从应然出发?从哲学上来讲,人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体,是宇宙中唯一能够在“是其所是”之外还能“不是其所是”的动物。在人的意识中,可能性占有巨大的地位。“以往,人们一直认为一切可能都是从现实性中引申出来的,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展开形式。其实,现实只是可能的一种形式,从现实出发并不一定可以达到其他的可能性,合理的方式应从可能出发,从可能、应然来创造出新的规定。”② 就语文教育来说,从应试语文的实然价值出发,固然能使我们在开展教育研究、制定教育政策时不至于脱离语文教学的实际,但同时也难免受到现实的局限。从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应然状态出发,就有可能使我们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最大可能地去追求语文教育的理想状态。可见,从应然价值出发的研究和思考,比较符合语文教育今后的发展和变化。当然,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太大,只有二者保持合理的张力,语文教育的发展才可能是健康的。

点击显示
【在应试与应用之外】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615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