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案

《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案

教案设计   2025-01-27

《离骚》

一、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起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二、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诗人两度遭到流放,最后在国都被攻下之后,怀石投江而死。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两千四百多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解析《离骚》

1、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

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总之,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四、表现手法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用香草喻自己的美好品质等等,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离骚》的语言特点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五、知识整理

1、①重要词语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步骤]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二、写作背景

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的人受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明确: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三、文本研习

(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强调了12月党人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黑暗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而这些人能放弃自己原来优越的条件,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可见他们的可贵,值得敬仰。)

(用许多“不会”与“会”,突出志向不会消亡,大家的期望的时辰会降临,爱和友谊会来到你们身边,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自由的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对革命具有必胜的信念,同时激励朋友坚持斗争。)

(3)“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5)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忠实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7)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四、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学习目标]

1、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曼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农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在他和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文本研习

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锦标”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2、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3、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运用象征的手法“国家—航船,林肯—船长,南北战争—可怕的航程,港口—胜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

(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倒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也更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

4、诗歌为什么每一节的末尾都写“他已浑身冰冷,停止了呼吸”?

(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

5、第二节的诗的称代为什么突然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

四、小结

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了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腾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

【模拟试题】

《离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苗裔()庚寅()肇始()扈从()缝纫()骐骥()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惟庚寅吾以降降:

又重之以修能修:

惟草木之零落兮零落:

恐美人之迟暮迟暮:

4.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若相同,请解释意义;若不同,请分别写出古义与今义。

春与秋其代序

乘骐骥以驰骋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

B.又重之以修能/乘骐骥以驰骋兮

C.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摄提贞于孟陬兮B.又重之以修能

C.纫秋兰以为佩D.恐年岁之不吾与

7.下列文字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中的“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因为与楚王同宗,所以屈原这么说。

B.“皇览揆余初度兮”的“皇”就是“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皇考”是对亡父的尊称。

C.“惟庚寅吾以将”中的“庚寅”是以干支纪日。可见古代干支不仅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日。

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灵均”意义相近,这正是古人取字的原则之一。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0题。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夕揽洲之宿莽揽,聚拢

B.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停留

C.不抚壮而弃秽兮抚,抚摸

D.来吾道夫先路来,来到

9.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与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愦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这是诗人对楚王发出的警告。他警告楚王应该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可见,屈原的言行过于放肆。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为楚王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10.翻译。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②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姊()妹洞窟()枷()锁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矿坑忍耐徒然B.销亡潜藏时晨

C.临降苦役沉重D.覆亡欢欣利剑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B.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C.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

D.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4.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普希金仍然受到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将自己的诗称作“自由的歌声”?

答:

5.“枷锁”与“牢狱”象征什么?“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有什么含义?

答:

6.“沉重的枷锁会掉下”中的“掉下”能否改成“卸下”?

答:

7.对走出苦难的囚徒,“弟兄们”送上的为什么不是“鲜花”而是“利剑”?

答:

8.在诗歌后两节中,诗人是用什么来鼓舞战友的斗志?

答:

9.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十二月党人中广为传诵,给了他们以巨大的鼓舞,有诗人为此代表写了一首答诗:

当那琴弦的热情的预言

忽然传到我们的耳边,

我们的手猛向宝剑伸去,

但摸到的却是身上的锁链。

不过请放心吧,诗人!

我们以锁链和厄运而自豪。

我们虽被监狱的铁门幽禁,

却暗自对着历代沙皇嘲笑。

我们悲惨的事业将不会落空:

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的烈焰,——

我们信奉东正教的人民

将集合在神圣的旗帜下面。

我们要把锁链打成利剑,

重新点燃自由的火炬,

我们身怀着自由扑向沙皇——

人民才能愉快地呼吸。

这一赠一答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在这两首诗歌中,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回答10-11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时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1825年

1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认为应该怎样做?

11.请简要评述本诗。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晃()动殷()切枕()着下锚()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锦标威严浑身B.招展惨白僵硬

C.手臂脉膊终了D.鸣响步履漫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深秋,看风卷枯叶,听雨打残荷,看板桥晨霜,听孤雁哀鸣,心中不免有些______。

②经过半年的反思、总结与调整,该公司终于扭亏为盈,了一个直接关系到存亡的难关。

A.冰凉度过B.凄凉渡过

C.冰凉渡过D.凄凉度过

阅读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完成4—8题。

4.下列叙述,不符合诗歌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节,沸腾的港口和“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从心底发出了悲鸣:“只是心哟,心哟,心哟!”

B.第二节,诗人呼唤着船长,也写出了人民对总统的拥护,在这里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C.第三节,诗人不能不正视船长“已经没有了生命”的现实。船长的愿望已经实现,而全诗也在海岸的欢呼声与鸣响的钟声中结束。

D.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在万众欢腾之中,吟唱起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5.诗人在诗歌中歌颂林肯,为什么每节诗的末句都写“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答:

6.对林肯总统的死,诗人直接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为什么不用“远去了”等更委婉的方式来说?

答:

7.诗歌第一、三节都对“船长”以第三人称相称,为什么在第二节忽然转换为第二人称?

答:

8.“号角为你长鸣”对应的原文是“foryouthebugletrills”,这一句又被译作“军号正为你发出颤音”。你喜欢哪一种译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3题。

在葛底斯堡阵亡将士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

林肯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今天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9.第二段中说“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林肯为什么将“内战”称为“伟大的”?

答:

10.第一、二段中分别说到:这个新国家“孕育于自由之中”,烈士们为之“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第三段首句又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这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

11.“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决心”指的是()

A.保存实力B.誓死捍卫自由

C.也在战场阵亡D.永远纪念阵亡将士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篇演说词是为了纪念在葛底斯堡战役中阵亡的将士。

B.这篇演说词既充满了沉痛的感情又表达了坚定的信念。

C.因为演说过于简短,所以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生者对阵亡者的纪念。

D.这篇演说词也是一篇檄文,号召战士继续英勇战斗。

13.《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中说“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从这篇演说看,“锦标”指的是什么?

答:

【试题答案】

《离骚》

1.yìyínzhàohùrènqí

2.锡,同“赐”;辟,同“僻”。

3.降,降生。修,美好的。零落,飘零,坠落。迟暮,年老

4.代序,古今词义不同,古义:递相更代;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驰骋,古今词义相同,奔跑,比喻在某个领域充分发挥才干。

5.D,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名词,名字/动词,取名;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C,连词,和/动词,待。

6.A。B,介宾后置;C,省略,以(之)为佩;D,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7.A,秦始皇以前,不论贵贱都可以自称朕。屈原如此自称和楚王同宗没有任何关系。

8.B。A,揽,采;C,抚,握持;D,来,呼唤语

9.C,这更多是一种劝告,显出屈原的难能可贵。

10.①想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便担心自己(或楚王)年衰老迈。②驾着骏马奔驰,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1.姊(zǐ)窟(kū)枷(jiā)

2.B,消亡,时辰

3.A,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4.普希金把自己的诗称作“自由的歌声”,并不是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

5.都象征沙皇专制暴政,这两句诗预示了它的灭亡。起义失败,沙皇的专制得以苟延残喘,但是在革命的洪流下,一切腐朽的制度都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

6.“掉下”,预示了沙皇专制灭亡的必然性。起义失败,沙皇的专制得以苟延残喘,但是在革命的洪流下,一切腐朽的制度都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而“卸下”则体现不出这种必然性,似乎是统治者赦免了他们一般。

7.“利剑”象征着革命者继续战斗的不屈精神。诗人向往着和历经苦难的战友共同战斗;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8.(1)爱情与友谊。只要爱和友情仍在,战士就能战胜苦难,就能实现理想,诗人用这样的诗句鼓舞着同志的斗志。(2)希望。“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也是诗人与战友共同奋斗的目标。

9.提示:轰轰烈烈的十二月党人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依然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气质依然得到理解、支持和热爱。两位诗人在这一赠一答中,始终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豪情,答题时注意这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10.提示:诗人希望不要忧郁和愤慨,要充满希望相信未来,从而将一切变为“可爱”的。

11.略。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1.jīnghuàngyīnzhěnmáo

2.C,脉搏

3.D,“冰凉”形容物体的温度很低,而“凄凉”形容人的心情。“渡过”是航船由这一岸到那一岸,与主语不搭配,而“度过”可以适用于“公司”。

4.C,“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全诗在悲痛的气氛中结束。

5.诗人用“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是为了突出林肯悲壮的死。胜利的钟声响起,带领人民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死去,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这也是全诗的反复手法,保持感情的一致性与沉重性。

6.为了表达悲痛之情;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客观现实。

7.①在第一节中,诗人在呼告“我的船长哟”,用的是第三人称“他”(“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而第二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哟”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号角为你长鸣”),在第二节中,反复出现的“你”表现出诗人的极度悲伤,既为胜利而欢呼,同时又为船长的倒下而悲痛,时而叙述,时而呼告,喊出了自己的悲伤。

②第一、第三节用第三人称,而第二小节换为第二人称,在人称的转换中,诗人纵情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8.开放题,两种译法各有长短。“号角为你长鸣”更具持续的沉重感,而“军号正为你发出颤音”则对状态的描绘更形象。

9.因为是为了自由平等的政府而战,为了牺牲的勇士而战。

10.不矛盾。相对于烈士们曾经的奉献与神圣的牺牲,现在更需要为了结束任务而战斗。

11.B

12.C

13.建立自由的国家,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点击显示
【《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630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