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喜欢陶渊明,除了因为他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似松,志廉似竹之外,还因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人,第一个真正能够贴近土地,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农民”诗人。他的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不同于一般文人在于:他能够和亲戚邻里、村夫野老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他能够躬耕垄亩,自食其力,体会到了农民生产劳动的艰辛困苦;他能够关注农村的兴衰荣辱,治乱否泰,倾注了情真意切的忧虑关注。用现代时髦的术语来说,陶渊明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三农”情结的田园诗人,他的许多诗作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他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读陶诗,我甚至惊讶,一个隐逸诗人,心高气傲,性清情淡,何以对农民、农村、农业如此熟悉,如此眷恋。下面选取几首陶诗对此稍加剖析。
1、体验生产劳作的艰辛快乐:
古代士大夫当中,能够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作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丙寅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获》:“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杨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从这些身历其境的劳动诗句来看,诗人对于农村的艰苦劳动,还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尽力而为的。你看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精疲力竭,一身沾满泥水;他不但不抱怨,似乎还有苦尽甘来的某种乐趣。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当时农村生产劳动的环境和情景,体察到了诗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可贵,也多少了解到一些“田家”耕稼之苦。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前一首揭示天灾给农民带来的危害,虫涝灾害,导致农民收成不好,只好忍饥挨饿,苦撑时光。后一首目击战乱后农村一片狼藉,十室九空的惨象。这些诗句触及现实,用笔老辣,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忧虑和牵挂。
2、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
请看这样的诗句,《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边。”《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鸟哢欢新节,冷风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读山海经》:“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由于陶渊明亲躬稼圃,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村有挚热的感情,加以文化素养深厚,善于继承《诗经》、楚辞、建安诗歌的优良传统,使他有可能真正领略农村的自然、风俗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无比丰富的美,从中提炼出富于文学美感的诗句。他不但轻而易举地把农村的田园、山川、花草、林木、鸟语、蝉鸣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事物编织成多姿多彩的优美诗句,而且善于将那些高人雅士不屑一顾的农村日常见闻,如墟里、炊烟、狗吠、鸡鸣之类纳入诗境,营构成一幅幅明朗淳厚的风俗画,这些自然天成、诗意盎然的风俗画格调高,形象美,意境深,融汇了诗人对农村田园风光和生活习俗的浓浓情意。
3、赞美农民的古道热肠:
陶诗中有一些是写诗人与邻里近局的交往之情的。如《归园田居》:“时复圩曲中,披草共往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写自己与农民一块艰苦劳作,心无杂念,语有同好,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新代明烛。”(同上),一壶酒,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显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来。左邻右舍,你带我往,不拘形式,不讲排场,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却见至情至性,至诚至美。这种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在今天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里尤其令人羡慕。《饮酒》(之九)有这样几句:“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急忙开门、颠倒衣裳的错乱,田父有请、美壑一顿的好意融合在一起,写尽了邻里之间的热情厚道。这类真诚淳朴的友情和“但道桑麻长”的话题,洋溢着特有的农村风情。这些用“田家语”抒写出来的农民情,让我们看到了陶渊明对农民朋友的真心真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陶渊明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热爱农民,他是真心实意的,他能够和农民一块劳动,一块聊天,一块生活,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艰难困苦,融入农村,成为农民中的一员;而一般的士大夫隐士躬耕田园或是清狂傲世,孤芳自赏,或是居高临下,不屑农人,或是猎取美名,将以有为……总之是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独有陶渊明放下身架,彻底归隐,彻底归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涉足山水,躬耕田园的“农民”诗人,这或许是陶渊明最可宝贵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