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4至19自然段,感受海鸥哀悼老人的动人场面。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二、初读入情
1.读诗句,初步入情。
2.读课文14—19自然段,整体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3.交流感受。
三、研读悟情
(一)、研读海鸥与老人情谊深的句子,读中悟情。
预设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抓住“大不一样”、“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等词研读。
预设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想象场景。
(2)看图促读。
预设3.“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谈体会,带着感受读。
(2)抓“扑”、“像炸了营似的”等词研读。
(3)紧扣“鸣叫”,想象写话。
(二)回归整体、读中激情。
配乐齐读三个场景的句子。
四、拓展升情
1.回读诗句,感悟真情。
2.延续故事,体会和谐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2、品味课文重点词句,学习通过人物和动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以及场面描写表达情感的协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海鸥有了怎样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齐读课题。
二、品读悟情——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爱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归纳作者在叙述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当中,为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在这四个生动的画面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一个画面?(随学生交流而确定学习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到描写海鸥的画面我们意想不到。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请用横线划出海鸥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边读边体会。
2、交流、讨论
预设: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指名读。
读者想要感动听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去读,请你再来。
(2)这一遍,融入了情感,有进步。
(3)如果感情再投入一些会更好,指名读。
接下来,你又找到了什么?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2)请把这种舍不得的体会读出来。
(3)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作品读。(板书:品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能继续使用它。
接着,你还勾画了哪一处句子?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读出哀痛)
(2)海鸥的心情还是怎样的?(读出不舍)
(3)对逝去的所敬爱的人哀悼、守灵,是人才有的行为,发生在动物身上,是多么令人惊异和震撼啊!让我们把海鸥为老人守灵时的那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在这段话中,作者几次写到了“扑”,换成“飞”行不行?
(2)我们请一名同学把“扑”换成“飞”读一读。
(3)“扑”好在哪里?
(4)请你读出来——
小结:一个小小的“扑”字,扑出了海鸥失去老人时的肝肠寸断,扑出了海鸥对老人无限的依恋。看来在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才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也许“飞”字更加真实合理,但“扑”字却更加人性化,更加突出海鸥对老人的那种情谊,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
同学们,透过这些词句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胜似亲人般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让我们的感受这么强烈?(引导学生进一步有意识地领悟、归纳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引导质疑。
我们找到了四处海鸥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出示幻灯),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为之震惊。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小结: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走到老人的生前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本大胆质疑,并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品读悟情——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让学生用上面的“批划、读思、归纳“等学习方法学习这一部分,老师相机进行组织、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到老人外貌的细节描写,对“饼干丁”的读法等。
小结:作者不仅仅抓住动作,关键还描写得非常细致,比如:很小心,退开一步等,作者抓住了这些看起来细微的地方,却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写法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课文在老人唤海鸥、谈海鸥的片断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留给你们自己去学习、去发现。
陈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平时的写作中,可以采用这种写法,不止在人物的动作上、(眼神启发学生——)还可以在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生动起来,一定会有真情实感!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老人走了,留给人们的什么呢?(音乐响起,课件出示昆明湖畔)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这位爱鸥情深的老人,主动捐款在翠湖畔为老人筑了一座铜像,如今,“海鸥老人”的雕像,永远与心爱的海鸥们相依相伴。每到西伯利亚的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再次出现在美丽的翠湖畔。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把自己所思所想批在课文后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同时,进行语言的实践练习。)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
情感。
教学重点:
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松鼠的图片,重点词句)
2、学生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生答:是松鼠)
2.对,是松鼠,同学们的反应真快。(电脑出示松鼠图片)你们觉得松鼠怎样?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松鼠可爱外形的了解,初步产生喜爱之情。]
二.初读感知
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音,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检查“储备、贮存”等字词读法,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细读体会。
1.过渡: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了哪些事呢?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体会。(板书:贮存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 和睦相处 喜爱)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体现我一家人十分喜爱松鼠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长要注意归纳记录汇报。
3.集体汇报交流。(课件出示有关句子,理解重点词句,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句子,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集体读、师范读等形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朗读讨论,启发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强师生互动互助的学习交流。]
四.朗读深化,总结学法。
1.快速阅读,体会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2.交流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还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出松鼠活泼可爱,动作灵活等特点。)
师小结:本文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设计意图: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让其以后能更有效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五.拓展延伸: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
2.小练笔:假如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请写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动笔动口,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让我们好好地保护它们,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领悟本文的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把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2.观察一种动物,写一写这种动物,写出你对它的情感来。
[设计意图:课虽止,但知识无止境,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提升,能巩固旧知,领会新知,形成更多的学习能力。]
附:板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
储备冬粮
晾晒蘑菇 和谐共处 喜爱
垫窝
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再回战场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
光荣归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3.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二)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2.汇报,教师评价、指导。
(三)仿写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写法。
2.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进行仿写。
3.小组交流。
4.汇报,教师指导。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一对白天鹅》,进一步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
(五)作业
1.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等其它作品。
2.推荐阅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等作品。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ABB和四字词)。(光秃秃 、冷清清 、孤零零、湿漉漉、直勾勾、热乎乎;目不转睛 、大摇大摆、莫名其妙、漫不经心、无影无踪、兴高采烈 )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用“抓住主要事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4、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难点: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节课我们用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
2、齐读课题:24*金色的脚印。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预设:为什么说“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127页,小声读读课文的导读,运用导读的提示学习课文。
2、谁来概括一下导读要求(课件示要求)。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带着你们的疑问和导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师相机板书
4、课文里有一些特别的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请同学们把它读一读。(ABB和四字词)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谁能抓住课文的主要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说课文的主要事件)
生说师板书:冒险喂奶、做窝、建立感情、救正太郎、一家团聚。
②指名概括
③课件小结概括
三、体会情感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居然冒险给小狐狸喂奶,在正太郎家做窝,从这两件事老狐狸给你什么印象?(四人小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
2、引导体会老狐狸的聪明、大胆、善良、知恩图报和对小狐狸深切的爱
①调虎离山之计。②咬木桩。③惦记小狐狸而消瘦。④回头看看。⑤23段奔过来、兴高采烈团聚
3、聪明的老狐狸不顾危险想尽办法救小狐狸这种深深的亲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正太郎;你看出来了吗?
①18段。投送食物
②正是由于正太郎的善良、爱心让狐狸一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是吗?
③小练笔:想象正太郎被老狐狸救醒后他会怎么做: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
④小组交流,指名展示小练笔。
四、升华主题
1、读完全文,你现在明白了“金色的脚印”指的是什么吗?(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①老狐狸对小狐狸深深的亲情。
②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珍贵的友谊。
③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④······
2、小结、
这金色脚印是老狐狸对小狐狸深切的爱,是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是大爱。(板爱心)(课件示)
五、拓展阅读
老师介绍你们看一篇文章,161页选读课文4《鹿与狼的故事》
六、作业:
(结合单元口语交际):跟同桌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