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城 阅读附答案
菊与城
雷抒雁
①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
②那些黄的菊、白的菊、红的菊、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 径可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援着的,则依 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 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大笑!
③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举办菊花展览会的小榄镇, 历史上就有养菊的习俗,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
④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 象征。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 “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赞扬菊花“振劲 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 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 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真可为菊花知己。
⑤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 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 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 万。只菊花节开幕当 用心 爱心 专心 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那时,心中直呼, 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
⑥赏花兼有食花,小榄镇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 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 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
⑦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 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 接。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
⑧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 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豪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 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萧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 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
⑨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 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 而这一刻又凸现出菊花。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图景。百花共 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 意。
⑩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 不饱暖,无处不安康”,“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菊之神,不正是小榄镇人倾心以求的志向 么!
⑾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3.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菊花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排比、比喻、拟人;
②赋予菊花以人的动作、情态,形象生动,写出了菊花千姿百态 的美,揭示出菊花的特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铺垫。
4.选文第⑨段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小镇赋予了菊花哪些“新 意”。
①菊花不再是清高、归隐的象征,菊花既能入俗又能升雅。
②菊花不再是傲然独放,落 落不群的,而是与百姓共处,成了和谐、和睦的象征。
5.联系全文,结合文章题旨,试推断“曾是一个偏僻乡镇”的小榄镇,如今“比起欧洲一 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的原因有哪些。
①具有独特的城市品格,不故作高深高雅,而能亦雅亦俗。
②具有开阔的胸襟,兼吞并 包,吸纳了众多的外来人口。
③小镇的人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人与人和谐相处。
④小 镇的人富有智慧,敢于变通,志向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