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教学分析   2024-12-12

《人民教育》(2006.10)发表了题为的文章.笔者也有同感.采用问题教学法对于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具有极大的根除作用.更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中,教师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师生合作,生生互动,解决问题,最后再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大致可以有以下的教学结构、程序、步骤和方法.

一、课前:自主研读,发现问题

1、导疑:在学生自主阅读前.教师预先假设感知盲点,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一定的认识距离,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形成质疑问题的心理趋势.

2、通讯: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背景材料,试着通读文本,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在疑难处做上记号.

3、生疑:学生带着主观感受再读课文时,生活体验和文章情理就会发生磨擦甚至碰撞,问题便应运而生.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仍然没有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指点导疑途径,教给生疑方法.

⒈从课题中生疑.中将相各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怎样写将相之间的事的?

⒉从文章的重要语句生疑.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⒊从某些看起来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生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烧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个才的意思是否一样?

⒋从文章中心生疑.在一文中,当读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句时,想一想,在生活中那些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呢?

⒌从人物描写处生疑.在一文中,军需处长是管棉衣分发的,可在文中却写他穿着单薄破旧的外衣,冻死在风雪中,这是为什么?

二、课始:广开言路,提出问题

⒈发问:揭示课题后,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和真诚欣赏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促进学生的问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⒉归类: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按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结构等方面进行横向归类,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纵向归类.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置措施.如对陈述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到具体章节中读读画画,就地解决;面对具有很强开放性、理解课文的重点、激发学生情感热区的发散性问题则把它着重提炼出来,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主要任务.

⒊揭示:即教师作交流小结,并把这节课着重解决的问题采用口述、板书、投影等形式明确揭示出来.

三、课中:合作互动,解决问题

⒈组织学生议.根据揭示问题的多少和难易,把题目分配给若干个小组,学生按座位4个人一组组织讨论,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思路;平等参与,不惜争论,力求问题答案的完整、准确.

⒉安排学生说(即答辩).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所谓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次序的安排.各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先陈述自己小组的研究情况,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对研究内容的质疑和咨询.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甚至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直抒己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时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咨询、点拨、评价、补充,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起伏,洋溢着智慧与创造.

四、课终:巩固迁移,再生问题

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作出客观性评价,对成果比较显著的学习小组和有创意的一人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赞扬,并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总结学习方法,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靠船下篙,设计开放性练习,及时巩固和强化学习成果.

一是口头训练.比如学了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此题意在虚拟情境,想象与小女孩的对话一方面深化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进行说写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书面训练,即布置学生写.写阅读内容提要,写课文点评,写读后感,写阅读联想和想象作文等.如一文中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更加艰难了,可是他们一家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他们的日子是怎么度过来的?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如此类似的问题,由课本引向生活,由校内引向校外,甚至由语文学科引向其他学科,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路,激活大脑,充分享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科学家波普尔曾提出科学的进化公式P1(问题)-TT(假说)-EE(否定)-P2(问题),把问题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问题教学法正是体现了这种科学的进化思想.实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拥有问题;要让语文教师但开风气不为师,就必须让问题走进课堂并成为推动课堂前进的动力.要我们的教育有其创新意义,

就必须变过去的去问题教学为今天的生问题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点击显示
【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927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