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的意思及故事
基础知识
2025-02-21
【成语】:
噤若寒蝉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
形容不敢做声。中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形容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
【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举例造句】: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成语典故】:
汉朝时期河南尹杜密为官清廉,依法办事,因得罪了宦官而免职回到颖川老家,他对国家大事还十分关心,批评刘胜太守退职回家对政事不闻不问,像寒冷天气下的蝉一样,只顾保全自己。汉灵帝时期,杜密重新被启用。
点击显示
【噤若寒蝉的意思及故事】相关文章
国外的作文素材
轮种怎么造句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及翻译
关于青春的成语
前程万里的反义词是什么
如何用那么那么造句
百下百全的成语出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句式转换
2016年中考语文病句复习之病句类型九
《白莲》原文及翻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59744/
上一篇: 小学古诗文欣赏—乌衣巷
下一篇: 关于再见母校的素材
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