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离骚》教学实录

《离骚》教学实录

教学分析   2024-11-28

下面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离骚》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导入文本

(播放电影片段)

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谁?

生 (齐声)屈原

( 字幕屈原)

师 大家对屈原了解多少?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

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师 非常好,他介绍的非常全面,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生 (齐声)《离骚》

师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生 (充满 疑惑)

师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本文《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呢?

生 苦闷 忧愁

生 不得志

生 被流放了

师 都可以,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这样说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二、合作探究

下面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近屈原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默读速读全文,总体了解文章内容。

(2分钟后)

师 对文章,大家有了初步的了解,文章比较晦涩难懂。下面请按照我们的学习小组结合课下的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可在组内讨论解决,最后再有难点可有小组长提出。

(全班七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师 (通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民生”在本文是个疑点,应该说既是屈原的人生之义,又是人民生活之义。既哀叹自己人生的艰难,又深深同情更广大的人民。

2.鸷鸟之不群中的“之”的用法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助词。

3.集芙蓉以为裳中的应读chang二声。古代此字指下衣。

师 《离骚》好读易懂吗?

生 不好读 太难懂了

师 这样的文章需要反复地读要找出规律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下面大家

听听濮存昕读的,听听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放录音)

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生 美(齐声答)

师 韵律感很强 屈原是通过什么手法做到的呢?

生 用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生 用了很多叠音词。

生 大量用“兮”字。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生 押韵,不过不太明显。

师 《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固时俗之工巧兮,佰规矩而改错;背绳

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错和度是韵脚。

此外,还有节拍的使用上,每句基本上都是三个节拍,如:民生--各有--所

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投影文字)

师 好,同学们自由大声读文章,体会一下离骚的韵律美与音乐美。

(5分钟后)

师 下面大家齐读全文。

(而后男女分开再读两遍,最后再让个别普通话较好的同学读)

师 好,大家都应该这样读。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初步感受了离骚韵律美音乐

美,疏通了文意。下节课我们将走进离骚走近屈原的内心世界,感受离骚的内在意蕴。

作业:1背诵全诗

2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讨论,翻译全文。

(下课)

第二课时

三、共同探究

师 我们先检查背诵,进行比赛。

(先检查个别学生背诵,而后全班七个小组各推出一名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背得最准确最流畅。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基础较好的同学能流利的背下来。

(8分钟后)

师 大部分同学背的很好,没有背过的要继续努力,下面我们一同探究屈原的内心世界,看课文首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表达了屈原什么养的思想感情呢?

生 哀伤 难过 痛苦

师 很好,为什么呢?

生 被流放了

生 不受楚王信任了。

师 用原文的话回答

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师 为什么被贬黜(投影两字)?因佩戴和采集香草吗?

生 不是(齐声答)

生 灵修之浩荡。 (投影灵修浩荡)

生 众女嫉余之蛾眉,谣诼谓余以善淫。(投影众女嫉余)

生 时俗之工巧,偭规矩而改错。(投影世俗工巧)

师 君王荒淫。小人进谗言,世俗投机取巧,还有“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正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不愿苟且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面对此种处境,屈原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生 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 很好 屈原在这几句话中都谈到了死,不管是九死,还是体解。我们都

知道屈原是投江而死,屈原是不是因为这些而自杀呢?

生 不是,屈原是因为楚国国都被秦攻破而万念俱灰才以身殉国的。

师 此时的屈原虽然很痛苦忧伤但是还是恨之深爱之切。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屈原怎么做的呢?

(齐读三四段)

生 将要回去,“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生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路不远回归家园。

生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生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修养自我

师 这些思想和晋代的陶渊明回归田园的精神一样吗?大家讨论一下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 一样的 都是厌倦了官场生活而归隐的

生 不一样,陶渊明是彻底的厌倦了污浊的官场而回归田园的,他是毅然决然的,而屈原则对楚王还抱有幻想,依恋着楚国,热爱着楚国,希望有一天楚王能够悔悟。

师 都有道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表明自己的高洁屈原还怎么做的呢?

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生 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生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师 这些打扮可谓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屈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的

高洁与永不向小人屈服的决心。是知识分子坚守自我的第一生呐喊。

师 纵观全文,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艺术形象向我们走来,一个越来越鲜明

的艺术形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呢?

生 他英俊潇洒,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

写上“屈原”二字,我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

生 他 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他 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

他 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他 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师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

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师 文章塑造了一个如此生动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呢?

生 运用了比喻手法。

生 运用象征,芙蓉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性。

生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生 夸张,想象等等。

师 (投影总结)

1.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2.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

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

美。

3.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形式多姿多彩,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

中又富于变化。如“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上两例属于在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一例是两个完整诗句的上、下句构成对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这一例是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

“楚辞体”语言华丽丰富多彩灵活多变,通过学习《离骚》,我们领略了此文体的巨大魅力,丰富了我们的五彩人生,感受到了屈原的九死未悔的问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离骚》的魅力。

(全班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学习了《离骚》,认识了屈原,你一定有很多感慨,对屈原遭遇与投江有很多看法,有许多话想对屈原说。请以“屈原,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五百字的小作文表达你的观点。

(下课)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离骚》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字典语文网。

点击显示
【《离骚》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233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