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子墨子曰:“万...
的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2分)
(1)万事莫贵于义( )(2)不若手足之贵也(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是贵义于其身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W( c* R# Q+ K* i& ?6 K9 H B.人皆有之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6 U# M1 _, P% a6 c# V- O5 W C.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3 E: G" `" i" L2 `+ c$ e$ E1 C D.予子冠履予观夫巴陵胜状2 e1 f5 @; ?9 @1 i9 W" 7 I6 V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小题4】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2分)
答案
【小题1】(1)可贵(2)如 比
【小题1】A
【小题1】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小题1】比喻论证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贵”在古文中意思繁多:“价格高”“地位高”“重要、可贵”“尊重”,也作为一种敬辞。本句中对于“义”来说,“贵”为“可贵”义。“若”在古文中有“你”“如果”“比”“像”的意思,本文是将“冠履”“ 手足”相比,所以为“比”义。
考点:考查学生对古文常用实词的掌握。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解释,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一个词某一个意思,要想到其他的意思,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于”都是“比”的意思;B项中“之”前者为“它”,后者为“的”;C项中“苟”字前者为“苟且”,后者为“如果”;D项中“予”前者为“给”,后者为“我”。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一词多义的了解与掌握。
点评:古文语言精练而丰富,有很多语言现象要注意,一词多义就是其中之一。学习时要透彻的了解一个文言词语主要有哪些意思,学过就要记住,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意思在文言句子中使用时的特点及规律,以便答题时供参考。做题时要先大致理解句子的整个意思,再推断字义,提高解答的准确率。
【小题1】试题分析:此句翻译难点在后半句,要注意释成“把”字句。“身”不是“身体”,而是“生命”,“贵”要翻译成动词“看得……可贵”,“也”的语气要翻译出来。
考点: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理,掌握文言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古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文中是用“冠履贵于手足”来比喻“义贵于身”,形象地说明“义”比“生命”重要,没有“义”徒有“生命”,如同没有“手足”而“冠履”无所用一样,从而论证了“义贵于身”的观点。
考点:
点评: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像、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比如,孟子用“鱼和熊掌”的选择来比较“生和义”的选择,从而将抽象的“义”让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学习论说文时要多加体会,并要了解论证有哪些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答做题根据文段内容和诸多论证方法的特点去判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