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群光头男孩儿》
本课是科教版二年级下册“美与丑”这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本课看似个普通的小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爱的教育。于老师通过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恰当的教学处理,教学中能让学生从文本中感知——感悟——感动,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美与丑。这正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将我听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紧抓学生情感
有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伊始,老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娓娓道来的真情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情感,为学习全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以读促思,体会人物情感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走近布莱恩”,这部分内容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找出布莱恩不愿上学的原因,引导抓重点词“躲、不愿意、连、也不愿意”体会布莱恩难过的内心感受;二是通过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出自己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布莱恩痛苦的内心和大家焦急的心情。三是处理关键句子的过程中,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注重了学生自主揣摩、感悟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在与文本人物的对话过程,对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引导,将学生难懂难说的句子通过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听课老师可以感受到老师的驾驭能力和精心设计。
三、重视拓展,感悟人间真情
课的结尾处,于老师设计了一首诗词续写,可谓独具匠心。通过补全《爱》这首诗的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层次分明的诗歌朗读中,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听觉冲击下,体会爱,学会感恩。从而心灵受到震憾,情感得到升华。
以上我是从情感的脉络来评析的。我认为本课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借鉴:
巧设疑问,引发思考
一个好的课堂学习应该建立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吸引的磁场。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碰撞的场所,相互启迪的空间。于老师提出的很多问题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如:当头发掉光了,布莱恩还有快乐吗?能承受吗?心情糟糕到了什么程度?又如:同学们做了什么?变丑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有深度,能引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深层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思考的课堂永远比外表热闹的课堂更有内涵。于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合理剪裁,凸显特点
文章要表达的东西比较多,不能面面俱到,全部精讲。于老师大胆、合理剪裁,有取有舍,侧重不同,让大家能准确把握文章,凸显文章特点。
重视拓展,培养能力
重视拓展体现替换词语、用重点词语说句子和你还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布莱恩?这几点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合理想象。
基本功夫,非常扎实
教师的语言做到了准确到位,流畅地运用规范语言,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错误,语病;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起到了示范作用;板书工整、熟练,把握一个和一群,脉络清晰,比较完整,设计精准;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
美中不足之处:
1、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中对生成问题的把握,避免个别地方的简单重复,注意在学生回答时适时把握.
2、语言再简洁,进一步避免个别地方的解释和重复,提升适时点拨和相机诱导的能力,深化主题。
总之,于老师凭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高超的教学水平、扎实的基本功为我们展示了这节语文课。我觉得整节课,于老师做到了“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的目标,注重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抓住文章的主脉“光头”,逐步展开分析,最后点出中心。“光头”与心灵的光相辉映,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真正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