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

《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

  2025-01-29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先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看这个字你们能不能认得?

生:矛……盾。

师:到底是矛还是盾?

生:盾。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盾”的另几种写法,并附“盾”的图片)图片都出来了,是

“盾”。我们再看下一幅图。(课件出示“矛”的几种字体)

生:矛。

师:验证一下。(课件出示“矛”的插图)

师:什么字?

生齐:矛。

师:这上面出示的是古代的汉字,有金文也有篆书,那用今天的正楷字该怎么写呢?“矛”和“盾”

会不会写?

生齐说:会。

师:会写的请伸出右手跟我一起写,好不好?

师:先写“矛”字,第一笔“横撇”。

生:“横折”。

师:“横——撇”,不是“横折”。然后“点”“横钩”,对了,再是……

生:“竖钩”。

师:不对,这叫“弯钩”,再是“撇”。

师:再写“盾”字。第一笔“撇”,再“撇”,这一“撇”叫“竖撇”,再是“横”。

生:“竖”。

师:不对,应该还叫“撇”。再里面是个什么字?

生:“目”字。

师:对了,是个“目”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就是《矛与盾》(补充“与”字),请打开课本,翻到125页。

二、朗读课文

师:怎么学呢?古人云:书读百遍——

生:其义自见。

师:语文学习贵在一个读字,而文言文学习,方法更在读。先请大家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三遍,注意

一定要将字音读准,括号里带拼音的字要多读读。好,开始。(学生开始读,但成了“齐读”)

师:大家自己读自己的。(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指名读)先别急,把课题带着一起读。(生再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说:好!

师:没有读错字,而且我发现他有个非常好的优点,那就是读书不急,读得慢。读古文就要这样。谁

再来读?(另一生读,课题“与”读成了“yú”)

师:矛“yǔ”盾。课题再读一遍。

生继续读。(“吾”字没读对,教师再指导,“吾”应该读“wú”)

师:刚才她读得不错,就是一两个字读得不太准。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遍,注意刚才她没读准的地方,

我们一定要把它读准。好,《矛与盾》,开始。

(生齐读课文。)

师:好,读得不错。不过读准字音只是第一步。要把书读好,还得特别注意停顿和语气。现在,我给

大家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师:我是怎样读的呢?(课件出示《矛与盾》的参考停顿。)仅供参考。接下来,请根据你自己的理

解来读一读这则寓言,注意语气和停顿。开始!

师:放开声音读,停顿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嘴读出来的。(学生朗读,部分学生根据课件在标

停顿。)自己读自己的。(学生又一次读成了“齐读”。)诶,我发现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齐读。

自己读自己的,让我在下面走一走,看看哪位同学读得好,等下请他给大家读,好不好?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注意倾听谁读得好。)

师:这么快就停下来了,我还没听出谁读得好呢?推荐一下,我们班谁能把这则寓言读好?

学生推荐一位同学读。(读错几个地方)

师:开始拿话筒没有很利索,所以有些紧张。我相信这次你一定能把它读好。

(生再读)

师:我发现她不仅书读得非常好,而且声音也非常好听。我们像她那样,一起再来读一读,矛与盾,

开始。

生齐读。

师:好。还记得课前我们的那幅对联吗?上联是“故事生动有趣”,下联是……

生:“道理意味深长”。

师:横批是——

生:寓言。

师:那我们今天这则寓言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接下来请大家认认真真地

默读课文,注意:要学会认真看课文上的插图,还有下面的注释,他们都有助于你的思考。弄懂

句子的意思后,再把整则寓言连起来想一想,都讲了些什么。好,开始。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分钟后,师生交流。

三、师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一则寓言的主要人物,也就是主人公是谁?

生:卖矛和盾的人。

师:也就是——

生:楚人。(师相机板书:楚人)

师:楚人来做什么啊?

生齐说:卖矛和盾。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他是来卖矛和盾的?

生:第一句。

师:哪个字?

生:鬻。

师:是不是这个字?(师出示“鬻”字,相机指认)上面一个“粥”字,下面“隔”字去掉耳朵旁。这个字读——

生:yù

师:什么意思?

生:卖。(教师补板书)

师:来卖。卖什么?矛和盾。

师:刚才写矛和盾啊,很多同学笔画没弄清,现在,再来写一遍,好不好?

生:好。

师:伸出右手写。(教师相机再写“矛”与“盾”作为板书。)

师:我这里也把“矛”和“盾”的道具带来了,大家看一看。(师举起“矛”和“盾”的道具)这是

——(盾),这是——(矛)。

师:谁知道“矛”和“盾”各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举盾问:“盾”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盾”是打仗时用来抵挡兵器的。

师:也就是用来——

生:防御的。

师:它是一种兵器。

师举矛问:“矛”呢?

生:“矛”是拿来进攻的。

师:“矛”也是一种兵器。简而言之,它们都是兵器。 “盾”是用来防御的,“矛”是用来进攻的。

师: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对古代兵器还有点研究。接下来,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样的“盾”是好

盾,什么样的“矛”是好矛?

生:就是,能防住任何兵器进攻的“盾”是好盾。

师:也就是它必须非常的——

生:坚硬。

师:换个词,

生:坚固

师:坚硬牢固,坚固。非常坚固,能够抵挡任何东西的进攻。

师:那什么样的“矛”是好矛呢?

生:能让那些防御的东西被穿透。

师:理顺地说,能够穿透任何东西,这样的矛就是——

生:好矛。

师:你和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楚人是知音啊,心有灵犀——

生:一点通。

师:我看是不点都通。楚人也是这么想的。楚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盾”的?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师相机把“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板书至黑板。)

师:请你来读。

生读。

师:这句话的确是楚人的原话,但楚人的语气不是这样的。楚人是怎样的语气呢?

生:吾盾之坚——

师:你先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生:夸耀的语气。

师:你怎么知道是夸耀的语气呢?

生:他把他的“盾”说得那么好。

师:能不能抓住关键的字来告诉我?

生:誉。(师相机出示“誉”的生字卡片)

师:哪个誉?——荣誉的“誉”。这个“誉”字的意思就是——

生:夸耀。

师:请你带着夸耀的感觉来读。

(生读)

师:请坐。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坚硬——坚固,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师:我的“盾”非常坚固(强调坚固),带着你的体会,请你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读。

师:好,把我们的体会送到这句话里去,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那楚人又是如何宣传他的“矛”的呢?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师相机板书于黑板上。)

师:这一句话,楚人同样是——

生齐说:夸耀。

师:誉其矛曰,请你读。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好,请坐,这是你的体会。

师:这句话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我的矛非常锐利,能穿透任何东西。

师:我的矛非常锐利,非常锋利,可以穿透任何东西。请你读。

生接着读:“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好,有感觉了,谁还来读这句话?

另一生读:“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小小年纪,却把楚人读活了。像她一样,我们再来一起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那按照楚人这样的说法,他的“盾”绝对是个好盾,他的“矛”也绝对是好矛,可是能卖出去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说他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又说他的“盾”非常的坚固,什么东西都穿

不透,那他们俩就互相矛盾了。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齐说:自相矛盾。(师相机板书:自相矛盾)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和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有缘分啊。当时,人们也是这样想的,从哪句话看

出来?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师相机板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停一下,她说用你的矛——这里要注意一个字,“子”的意思就是——

生:您。

师:中国是文化礼仪之邦,即使反问都用“您”。用您的矛——开始。

生: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他让楚人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会怎么样呢?它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刺穿,刺穿了

就说明“盾”就不好,和这句话——(生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矛盾了。如果刺不穿

呢?说明他的矛不好,和上面这句话——(指着板书“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矛盾。所以

他是回答陷还是不陷呢?

生:不能回答。

师:不能回答,那他怎么办?

师生同说:哑口无言,弗能应也。

师:这句话问得好啊,问到点子上了,问得楚人是弗能应也。谁问的?

生:来观看的人问的。

师:书上两个什么字?

生:“或曰”。(师板书)

师:“或”字什么意思?

生:有人。

师:那“或曰”就是——

生:有人说。

师:这“有人”可能是谁呢?他可能是位白发苍苍的——

生1:老者。

生2:刚刚懂事的小孩。

生3:年轻小姑娘。

生4:中年男子。(教师请这4位学生分别站着)

师:现在我就把楚人请来,你们问问他。我就当一回这个楚人。(师扮演“楚人”,4学生扮演各自

角色。)

师问生1:老人家,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师现“弗能应也”状。)(掌声)

师问生4:这位大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再次“弗能应也”,作紧张擦汗状,转身问生3。)(掌声)

师:你是一位年轻的姑娘(笑声),吾盾真的莫能陷也——吾盾之坚,物真的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真的无不陷也。

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弗能应也”,转身问生2。)

师:小朋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弗能应也,唉声叹气道:弗能应也,弗能应也。走向讲台,面对大家。)

师:面对我这么一个把自己夸到了自相矛盾的泥潭里的楚人,你们一起问——

生齐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哑然站立,后叹气道:弗能应也……,俯身将道具放下。(掌声)

师:我为何“弗能应也”呀?

生:因为如果你说你的“矛”锐利的话,那么就证明夸你的“盾”是假话;如果说你的“盾”坚固的

话,那就说明你的“矛”不是很锐利了。

师:你们问得我有点着急了,能不能用一个成语简单地告诉我——

生齐说:自相矛盾。

师:为何自相矛盾?楚人为何会自相矛盾呢?根本原因在哪里?

生:因为他把他“矛”说得太神奇了。

师:能抓住一个关键词吗?

生:誉、夸耀。

师:他在——

生:夸耀

师:因为他夸耀自己,过分地夸耀自己。他的“盾”有没有这么好?

生:没有。

师:他的“矛”呢?

生:没有。

师: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1:不能太夸耀自己了。

生2:说话要经过大脑,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顾后果。

生3:不能吹牛,要事实求是。

师纠正:要实事求是。

生4:说话不能太草率了,

师:也就是如他所说,要事实求是。你的“盾”是怎么样就把它说成怎么样,你的“矛”是怎么样就

把它说成怎么样。否则就会——

生齐说:自相矛盾。

师:假如现在楚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师出示课件)拿起笔写一写。(学生思考写

话,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坐姿端正。)

师:现在,我们把楚人请来,谁来对楚人说说。

生1:楚人叔叔,您不能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应该事实求是,不能这样不顾后果地夸耀自己,说话要经过大脑呀!

师:好一个说话要经过大脑呀。

生2:楚人叔叔,如果你把你的矛与盾夸到了极限,结果只有一个,只会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

要考虑到后果。

师:好,一定要实事求是,要考虑后果。

师:我发现你们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的楚人,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与

体会,再来读读这则《矛与盾》。

(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

师:读得真好。其实,自相矛盾者,不单单楚人也,生活中就有。请看大屏幕。

◆ 根据提示语填空。

(1)美国国防部:我们的F—117隐身战机可以穿越一切防御而不被发现;我们的“宙斯盾”雷达系统可以捕捉到一切来犯目标。

或曰:“以子之 ,穿越子之 ,何如?” 弗能应也。

或曰:“以子之 ,捕捉子之 ,何如?” 弗能应也。

(2)CCTV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或曰:“ 非礼乎?”CCTV广告部 。

……

生1:或曰:“以子之F—117隐身战机,穿越子之‘宙斯盾’雷达系统,何如?”美国国防部弗能应也。(掌声)

师:谁到现在还没有发过言的?(一生举手)请你,或曰——

生2:或曰:“以子之‘宙斯盾’雷达系统,捕捉子之F—117隐身战机,何如?”美国国防部弗能应也。

生3:或曰:“脑白金非礼乎?”CCTV广告部弗能应也。(掌声)

五、小结课文

师:CCTV广告部弗能应也。好,同学们,吃一堑——(生说:长一智),曾经的错误就是我们现在

和将来的智慧,楚人给了我们笑声,也给了我们思考,他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人要说实话,做实

事,做真人。感谢楚人,也感谢汤口小学六年级的你们,送给大家一幅对联:汤口人杰地灵咱们

今日相会彼此珍惜缘分啊,楚人自相矛盾我们从此懂得实事求是谢谢啊!(掌声)

点击显示
【《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408/
上一篇:
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