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4
教学设想:
《晏子使楚》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的结论,让楚王“反取病焉”。 课前可先布置学生了解历史上其他机智善辩的故事。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一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二能复述故事情节,准确的翻译全文,总结并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读懂课文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什么是类比,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书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总结文言现象及学习规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总结文言现象及文言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全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
(1)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时,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扬起头,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闪到一旁,微微一笑,说:“我正好相反。”
(2)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秘密建了一处潜艇基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有关的消息,罗斯福压低了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好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罗斯福俯在好友耳边,小声说:“你能,我也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
二、诵读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学生活动:
(1)自由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教师用课件列出重点生字:晏(yàn)缚(fù)酣(hān)曷(hé )枳(zhì )熙(xī)
(3)生齐读两遍生字。
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
教师提示: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
课件示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
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学生活动:
(1)生自由读示例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指定学生朗读。
师纠正、评议。
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三、合作翻译
1、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的“使”应译为 “出使”。
(2)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样的义项。
(3)识别通假字。如“缚者何为者也”中 “曷”通“何”。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点,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何为者也”,如果是现代汉语语序就是“为何者也”,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
(说明:这几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可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 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 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一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
学生活动:
(1)分组默读、整理。
(2)学生组内讨论。
(3)由学生口头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通假字)。
课件展示:
通假字: 曷--何 熙--嬉
古今异义词: 方(古:将要 今:方的形状) 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 今:正确)
坐(古:犯罪 今:坐下) 避席(古:离开座位 今:避:躲开;席:席子)
徒(古:只 今:徒弟) 其实(古:它们的果实 今:实际上)
得无(古:莫非 今:得:得到;无:没有 。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得无”的用法)
病(古:辱 今:疾病) 固(古:本来 今:坚固)
特殊文言句式:
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决) 圣人非所与熙也。(否定判断)
翻译时语序需调整的:何以也——以何也 何为者也——为何者也
何坐——坐何 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缚一人诣王
2、学生各自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可在小组内交流互动。
3、让一个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适当的添加合理想象丰富情节。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味道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质疑交流
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句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自主小结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了解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现象,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应该像滚雪球一样前后勾连,举一反三,及时将学过的内容分类整理记忆。
六、布置作业
1、识记文中字词的读音与释义。
2、翻译全文,试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
晏子使楚
读
通假字
译 古今异义词
特殊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前课所学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语言。
一、复习导入:
提问字词句的翻译,见第一课时“合作翻译”部分。
二、感悟形象,体会语言
1、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准备分角色朗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其他同学准备评议。
3、让学生评议。哪位同学读得较好,哪位同学读得还有待改进,读得好的同学读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没有读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可再让其他同学读,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应让学生体会到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读出一种谄媚的语气;对楚王,应读出一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语气;对晏子,应读出一种沉着冷静,不卑不亢的语气。根据学生读的语气,教师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板书:
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楚王: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4、师引导。为了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在人物对话时适当加一些描写,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时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 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示:如“王视晏子曰”,添加一些细节,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楚王肯定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可以这样添加:楚王听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惊讶地说。)
生分组,自选一处,对楚王、晏子、楚王手下进行描述,相临的组最好所选不雷同。然后自由讨论、交流。
生交流,师评议。
(示 例:晏子——晏子早就对楚王进行察言观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怀好意。当楚王把矛头指向整个齐国人善盗时,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斗争着:这明明是对我们齐国的污蔑,可自己又无法证明这个人不是齐国人。这次出使,国君对我寄予厚望,自己又不能失礼,怎么办?晏子突然想到有关橘树和枳树的故事,心头豁然一亮,有了主意。于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来,从容地离开座位,向众人扫视了一眼,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楚王——楚王听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识地玩弄着手里的酒杯,干笑了几声说道……)
5、学生自由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三、自主小结:
晏子的机智善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逻辑严密的推理、比喻和类比手法的运用让不怀好意的哑口无言!当然,晏子的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反击的是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也将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500字左右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
品 语气 晏子:沉着冷静 不卑不亢 机智善辩
感情 楚王:盛气凌人 傲慢无礼
《晏子使楚》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3.培养自己归纳整理的能力。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注释①,完成下列填空。
晏子名 ,字 ,是 时期 国
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2.你知道有关晏子的故事吗?和组内成员交流交流。
3.给下列文字注音。
酣( )诣( )曷 ( )枳( )熙( ) 耶( )
4. 朗读课文并尝试口译全文。
【活动方案】
活动1: 预习检查。 请相关学生完成预习1-3题。
活动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朗读→点评并记录易读错的句子。)
活动3: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疑惑,同时,讨论重点字词的翻译。
活动4: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同 ,解释
2.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 ,解释
二、古今异义
谓左右曰 古义 今义
何坐 古义 今义
其实味不同 古义 今义
所以然者何 古义 今义
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楚王闻之
之 吾欲辱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之习辞者也
为其来也
为 何为者也
生于淮北则为枳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 例如 : 何以也
从本文中举两例:
十 《晏子使楚》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感受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活动方案】
活动1: 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
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活动2:品读文本,探究以下问题:
(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3)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
活动3:小组表演课本剧。组长合理分配角色,注意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神态、性格特点。
【反馈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酣( ) 诣( ) 枳( ) 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4)寡人反取病焉
(5)圣人非所与熙也
(6)缚者曷为者也
3.选出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4.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6.请从[乙]文中找出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景公使使者至。
8.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