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闯出的教改新路
常宁七中语文“四能一体”训练教改实验进行了五年,其间我到该校考察、学习了多次,感受很多,而最深切的有两点:一是七中教师的改革与实干精神很值得钦佩。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简陋,教师大都刚从师专或师范毕业,生源素质在边远的常宁县居于中等偏下,然而从学校领导到教师,认准一 条道,拧成一股绳,锐意改革,百折不侥,终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由此我想,好些学校搞教改的条件比常宁七中要好,有的要好得多,如果大家都增强教改意识,那一定会大有可为。二是“四能一体”实验针对性强,路子对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减负”、“高质”是这一教改实验的要旨,课题的确立正是抓住了语文教学费时多、负担重,而又收效微、质量差这一积重难解的症结。针对当时的教学现状,课题组首先从“减负”入手,在实验班里便出了“三严”、“三不”的硬招:严格控制课时,坚持按计划开课,不搞加班加点,不利用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各种参考、复习资料,学生不再订购“配套用书”、“同步练习”之类;严格控制考试,除期末考试之外,不搞其他任何检测。从而把师生过重的工作、课业负担减了下来,同时也有力地排除了干扰,让师生聚精会神地投身于教改实验,从教改中找出路,向教改要质量。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而对这一工具的掌握、运用如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应是主要标志。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以往只重读、写,忽视听、说,给学生的语文素质造成了很大的缺陷。而这项实验致力于实现四能一体,四能并举,这就全面落实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任务,符合新世纪的人才素质的要求。
在实验的总体设计上,从纵向说,将初中语文整套教材按“四能”的培养要求分别编制出训练系列,犆恳幌盗芯汕橙肷睿瑺循序渐进;从横向说,每册教材中“四能”训练的“能力点”有分有合,相互交叉、融汇,从而形成立体的训练网络,促使四种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法的操作性强,各种课型有章可依而又不拘一格。教学目标集中、单一、具体,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并促使他们将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自觉形成大语文观,懂得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是四能训练的场所。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的提高便能如虎添翼。
至于实验的效果,当初有的同志不无担心:这样的语文课,过去的程式彻底打破了,课文分析大大淡化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似乎都没有位置了,作文也不全批全改、更不精批细改了。这样能不能保证质量?但是,连续几年的中考大捷使人们疑虑顿消,而从市教科所对初中学生听、说能力的抽样调查看,该校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同时,老师们还惊喜地发现,随着语文能力的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上升了,语文教改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学科本身。
语文“四能一体”训练教改实验是开创性的,但已经取得的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它毕竟从语文教学长期的困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我相信,它必将有着壮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