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留芳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收留芳草
文/孙青松
在我的经验里,农历正月底到二月初的光阴,当属早春时节。此时,原野上的草木绿色微泛.“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这样乍暖还寒的冬春交替之际,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已领先百草,在田间、地头、沟边、河滩、荒坡上萌芽,长叶,开花。它们是草本植物中的佼佼者,是令我动容的“芳草”啊!
人们对这些芳草情有独钟,自有道理,因为它们不仅以爽心悦目的姿态与色泽扮靓了原野,而且又以“全身”入药和入食的用途取悦于民众。蒲公英,南阳人又叫它黄花苗,疏齿的黄绿色的叶子相当雅观,叶丛中簇拥着金黄色的花朵,给人以欢快与热烈的印象,像天真活泼的儿童。蒲公英与向日葵同属“太阳花”,是光明的忠实追随者:蒲公英之花随太阳的升降而开合,向日葵之花随太阳的起落而转脖。紫地丁的叶子状如舌形,颜色黛绿,叶丛中淡紫色的花朵脱颖而出,形似“巫师帽”,给人以神秘和高贵之感,犹如矜持的才女。荠菜的叶色碧绿,小花洁白如碎银若群星,花形状若十字架,习惯上称为“十字花”。在我心目中,它是纯朴的村姑化身。这些根植于大地的芳草,年年自生自发,裹挟着泥土的气息,既可作春天的野菜美食,又可作祛病健身的草药,诠释着药、食同源的古老理念。《本草纲目》等古代药典上,都有对它们药性的文字记录。它们的根、茎、叶、花既可以凉伴生吃,又可以烹调炒食,是名符其实的药膳佳肴。
小时候我和村童们常常在春天的野坡上牧羊,山羊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枯草期,终于走出圈栏来到沟坡里吃青草了。那时候天气雨水大,水草丰美。山羊们漫游沟坡低头啃草,吃饱了便卧下来反刍休息。我们这些牧童们趁此机会在野地里撒欢。野草、野花点缀在淳朴的土地上,精美绮丽,擦亮了儿童们的眼球。小伙伴们情不自禁地亲近它们,时而采几片荠菜含在嘴里咀嚼,时而摘几朵蒲公英、紫地丁放在鼻前闻香味,饶有兴趣。那时候,乡下人没有“春游”和“踏青”这样文雅的说法,农家孩子脑子里也更无这样的时尚概念,可我们都陶醉在心旷神怡的环境里。春末夏初之际,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的果熟期到了,小朋友们便开始了采摘草果游戏,紫地丁淡紫色卵球状种子、荠菜棕褐色的椭圆形种子都被孩子们视为掌上明珠,我们端详着,把玩着。蒲公英的果实特别有趣:毛绒绒的白色果球,通透虚空,仿佛一个轻盈的肥皂泡,时刻都有破碎的风险。孩子们蹲在地上,对着果球轻轻地吹气,果球轻刻间便幻化作众多的微型降落伞飞扬天空,缓缓地飞向远方。这是蒲公英独特的、神奇的种子“飞播”表演,往往引起孩子们一阵惊喜!孩子们的理想之梦似乎也随着蒲公英种子的飞扬而放飞了。
在忙碌的中年,出于对乡野风情的向往,我也抽些空闲专门去郊外春游踏青,试图找回小时候观赏和采集野花野果的感觉,回放珍贵的纯真岁月,复活天真的童心,结果总是大失所望。春寒料梢的早春时节,花蕾初绽的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已被采挖野菜的“早行人”那火眼金睛所扫描、捕捉。采挖者手提大锨小铲,弯着腰低着头在沟沟坎坎上寻寻觅觅,作“地毯式”搜索,一旦号定野菜便毫不犹豫地斩草除根,抖掉泥土装进竹筐或塑料袋里,欣欣然有喜色。被“俘虏”的这些芳草,或被采挖者自己食用,或被摆在街头地摊上叫卖。这些英年早逝的芳草苗子,这些情窦初开即凋谢的美丽野花,这些胎死腹中的可爱草果,时常让我唏嘘再三,痛心不已。
正是因有这样的悲情境况,才促使我产生了强烈的“收留芳草”的冲动与行动。前年,我在自己县城私宅寸土如金的小菜园里,果断地划出一块“特区”,辟为“芳草地”,作为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的“避难所”和“基因库”。早春时节,我抢在那些“早行人”之先,去郊外荒地采挖芳草;又从街头地摊上买些根须上沾有泥土、奄奄一息的芳草,飞快地种植在我的“芳草地”里。我认为:这些入户我家的芳草们,都是落难者,我帮它们逃难并收留它们,是慈善之举。
在我园子里的芳草们是幸运的,在这里它们生根、发芽、长叶,自由生长,不会被人践踏和薅拔,怡然自得。我对这些重获新生的芳草们浇水施肥,悉心照料,眼看着它们返青、生长、开花、结果,穿越四季,一岁一枯荣,从容地圆满草木生命的自然轮回,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尽管芳草们在我的园子里长得清荣俊茂,我也不舍得轻易地食用它们,只是在稠密处剔几棵,品尝一下与大棚蔬菜大相径庭的地道的野菜味道,体味一下那久违了的乡村乡土滋味。
的确,我救赎和收留了芳草,是对芳草的怜悯与善待,是对草木生命的博爱和大自然的敬畏。芳草们也没有愧对我,它们装点美化了我的庭院,给了我视觉的美丽和精神的抚慰。这是草木对我的感恩和大自然对我的回报。人、草相悦,其乐融融矣!
(选自《2016年河南省文选.散文卷》,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亲切贴切的比喻写出了作者对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抒发感情做好铺垫。
B.文章第2段以拟人、比喻等手法写蒲公英、紫地丁和荠菜,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C.促使作者直接产生了强烈的“收留芳草”的冲动与行动是因为人们作“地毯式”竭泽而渔的行为。
D.文章结尾点题,作者收留芳草,是对芳草的怜悯与善待,是对草木生命的博爱和大自然的敬畏。
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回忆儿时的牧羊生活能不能删掉,为什么?(6分)
6.作者的采挖与人们的采挖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案:
4.B。没有“拟人”手法。(3分)
5.不能。作者回忆儿时的牧羊生活:一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芳草的感情,为下文美好的芳草被人们践踏而自己伤心做铺垫;二是为了对比,以讽刺现今人们的贪婪与破坏芳草的现实;三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内蕴更加丰满。
6.作者采挖是为了防止人们采挖,收留芳草是为了防止人们破坏芳草,目的是想让芳草永活人间,而人们的采挖是为了赚钱或者食用;作者的采挖出自对芳草的怜悯与善待、对草木生命的博爱和大自然的敬畏,而人们的采挖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作者的采挖是懂得人草相悦其乐融融的道理,而人们采挖只是满足口感和赚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