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典故现象
综合知识
2025-02-21
在文学作品中,一个意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用典加以曲折表达,这样不仅可以使作品含蓄有味,也能增加作品的历史文化含量,引发读者更多的联想和思考。这就是“典故”的魅力。
古诗词中的典故现象,是在诗文中援引史实或前人词句来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我们读用典的诗歌,先要明白典故的原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用典的目的。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下古诗词中的典故现象。
诗歌中的典故,按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运用经过提炼的历史故事,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垂钓碧溪”指“吕尚暮年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事,“乘舟梦日”指“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一事;李白暗引两位开始在政治上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希望被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现成语句来表情达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运用了两个故事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的故事。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古诗词中的典故现象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点击显示
【古诗词中的典故现象】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易错成语500例
苏格拉底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句子衔接19
高考语文背诵名句集锦
2017中考语文考点:名著阅读
复习指导: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豹子头林冲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点及常见题型简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点――古诗词背诵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5352/
上一篇: 中考语文考点:文学常识记忆
下一篇: 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
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