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2025-02-05
《古朗月行》一课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谜语导入新课。“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学生猜出后,随之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月亮的古诗,看看唐代诗人李白把月亮想象成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自然走进了文本,很投入地读了起来。
《课标》指出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以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诗句的含义。在想象读这个环节,学生读完后,我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也许就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吧。
点击显示
【西师版《古朗月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杨氏之子》课后反思
淡化格式体例,突出语言运用_语文论文
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一例_语文论文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一百七十五快乐阅读
口语交际课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一)
唐诗鉴赏:李適之《罢相》诗歌鉴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5353/
上一篇: 激活学生的心
下一篇: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梳理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