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
课后练习
2025-02-07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来看热闹,可见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做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第二、二自然段赞美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联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点击显示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春酒阅读答案
《短新闻两篇》写作背景
《全神贯注》词语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66套精选汇编:散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默写
《金色的鱼钩》课文导学
《再见了,亲人》内容分析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5523/
上一篇: 《师说》写作背景
下一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