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到语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影视作为视觉媒体,追求直观形象,具有感性色彩,可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感性的视觉听觉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本文所说的影视,不仅仅指影视的播放,还包括通过与文本不同内容的影视进行比较、师生之间交流观点,寻找文本与其相同点,从而实现对文本深度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发挥影视的魅力,把它融入教学中,使影视这一“他山之石”,“可以攻”语文教学这一“玉”。
一、道是无关却相关。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直接从文本中理解文字里所传达的意思,这就需要调动我们自身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如果文本中传递的信息难以被学生理解,那就用学生熟悉的书本、电视去解释,学生对文本思想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
如《台阶》一文讲的是“我”的父亲为了造一个有着高台阶的新屋而奋斗了大半辈子,等到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不如之前有活力了,变得颓废、无所适从,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如何来理解父亲在造好有着高台阶的新屋之后的那种茫然和手足无措?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理想实现之后的那种突然而至的空虚,但是,学生对此会觉得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就穿插了独孤求败的故事。
师:独孤求败是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复姓独孤的人,剑法高超,世上无人能敌,希望找到一个能打败他的人,因此就起名为“求败”。我们可以想到,这个人为了练成世上最高的剑术,当初肯定花了很多心血,但是当他真的站在武学的巅峰,此时,他还想干点什么呢?
生:他好像没事可干了!
师:一个人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失去了目标,而一个人一旦失去目标,那人生还能精彩吗?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师: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生将不再精彩,不再有什么意义。那么,如何恢复他之前的那种壮志雄心呢?如何让他的人生继续这么充实呢?
生:那就让他再找个目标吧!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人拥有一个目标、拥有一个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它的存在,使得人们有了一个为之奋斗、为之前进的动力,使得人生变得充实。
师:同样的道理,文中的父亲也是实现了他毕生的理想,当这个理想实现的时候,这位父亲一下子就茫然了,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实现了这个理想之后,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他去付出,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他对他的生活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于是,他陷入一种手足无措的境地。那么,我们如何帮助这位父亲走出这个困境,对生活重新充满斗志呢?
生:那就帮他再找一个理想吧!
眼看差不多了,笔者总结道:“我们看到,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理想,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才能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
在这里,教师通过对影视内容的介绍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所体现出的、学生难以迅速理解的思想内容——拥有理想,生活才能精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内容去解释,那么文本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就显得容易理解了。
二、贴近比较,感悟文本。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言下之意,生活即语文。但当学生看到童话这种题材的时候,生活和语文就难以画上等号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引入反映现实的影视作品,通过比较,在寻找相同点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童话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自然就能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例如在上安徒生的《丑小鸭》时,老师把“丑小鸭”和当时热播的《丑女无敌》进行了比较,学生通过寻找“丑小鸭”和林无敌的相似之处,理解了“丑小鸭”的形象。
“丑小鸭”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而《丑女无敌》中的林无敌固然不漂亮,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坚韧和才学得到老板的认可和重用,最终也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它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揭示了一个平淡的真理:只要你不断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学生就自然地理解了《丑小鸭》的主旨。
三、大方呈现,豁然开朗。
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声情并茂的精彩画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
如笔者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视频的播放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取得成功。曹雪芹将香菱学诗时的痴迷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也能理解其情状。在理解之后,笔者播放了关于香菱论王维的诗炼字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一方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香菱对美好诗句“领略了些滋味”却又难以言说、心生向往的心情。此外,也帮助学生明白,好的诗文,讲究炼字选句,《香菱学诗》中视频的插入,不仅在教学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文本与影视内容的比较中寻找文本和影视的相通之处,拾取影视直接呈现带来的视觉听觉体验,自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于是,学生对文本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