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伴随新世纪的脚步,课程改革如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主觉地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津津乐道于《语文课程标准》,最流行的关键词便是:课改、课标、突出一个“新”字。
面对新课改,我们有自己的困惑,真可谓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更多的是面对挑战,可以说新课改爱你没商量,如今大家都在苦苦追寻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丹阳市教研室陆国杰主任就提倡:课堂教学用理念设计,用底蕴支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四个意识:①一元化意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②大资源意识;③学生意识;④开放意识。也有专家提出,用以下新课标理念指导语文教学:①关注目标,呈现多元;②关注现实,贴近生活;③关注探究,体现自主;④关注合作,促进交流;⑤关注实践,突出应用;⑥关注开放,开拓时空。张田若先生就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三为主”,即“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综观以上论述,我们发现一些共同之处:①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往的过程。②新课标要求凸现学生个性,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拓宽了,多元化的理解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了。③新课标重视学习策略研究,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有两个热点问题:a.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b.提高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人说:“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支柱之一便是“学会学习”,这是促使学生发展的一把钥匙,即叶老提出的“教是达到不需要教。”
学习了新课标以后,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论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课改理念,无不需要学生自主、自动、自由的参与,这其中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自从弗拉维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元认知”这个概念,短短的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家都把培养元认知能力作为学习策略研究的突破口,那什么是元认知?最经典的解释便是“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便是:对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监控,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元认知知识。②元认知体验。③元认知监控。元认知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要落实新课标,必须重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其实元认知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记》一书中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所说的自反和自强指的是元认知在教和学的过程当中的作用。这说明先秦教育家已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的特点,并据此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学论强调:“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976年,根据各方面研究,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明确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和含义。他把元认知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关于他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务事项的认知。其实以上教育专家们所强调的无非是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最重要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我们认为开展元认知能力的研究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于现代教学论对未来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们的思考----为什么要强化元认知训练?
(一)强化元认知能力训练,促进观念转变。
1.强化元认知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加强元认知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的任务不应只是“教”,更应指导学生“学”。加强元认知,教师不仅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驰骋。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思考,把知识学活进而形成技能,掌握学习方法。
2.强化元认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加强元认知,有利于形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元认知的重点已把主体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而不是“灌”。
(二)强化元认知训练,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学法主要是来自教法的影响。既然教法对学法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法对学法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那就应让教法对学法产生好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的会学树立好榜样。我们应从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如何教,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而强化元认知训练有利于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从学生的“学”上着力进行改革,使学生从过去的单单学会教师的现成知识(学会)转向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学习(会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学习能力,掌握迈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强化元认知训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元认知最基本的特点是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必须摒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压抑呆板的单向交往形,采用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日表达,所以课堂里面除了教师讲学生听以外,还应经常现学生讲师生听甚至讨论争辩的场面,这是双向交往或向交往的形式,使教学虎虎有生气,有利于全面育人。
加强元认知,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主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元认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轻松愉快,相互信赖,真诚合作。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学生的好朋友。
二、我们的做法----语文教学中加强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基本做法
那在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方面,重点研究的是: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元认知能力训练,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迅速提高,语文学习的自觉性、计划性、灵活性、领悟性得到增强,语文学习的自控能力得到锻炼,能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知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即学习能力强,学会如何去自学,学会分析的真本领。所谓阅读理解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阅读理解活动的认知,其核心是对阅读理解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它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明确阅读的目的,②集中注意于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监控阅读的活动,并且决定理解是否发生;④计划阅读中下一步的行动;⑤运用自我提问的方法去决定,是不是阅读的目的已被达到;⑥当理解的失败被发现后,采取补救的行动。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研究。主要包括: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经验总结法、程序学习法。具体途径主要包括:①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②丰富元认知的知识,重点是认知策略选择和认知过程质量。③丰富元认知体验,增强学习的动力,引导在不知处多下功夫。④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重点加强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能力。⑤创设反馈的条件和机会,多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⑥注意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综上所述,我们理解的元认
知策略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断地自我提问、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报告。要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醒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的计划是什么?我是否正在实施我的计划?我做得如何?具体表现在一节课中,课前要求学生反思:我要学什么?我自己能学会什么?课中反思:我学会了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是怎么学会的?我还有什么不会?课后反思:我还想学什么?我还有不会的怎么办?当然元认知训练应渗透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不能模式化,主要的精神是体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最后,我们教师也要来点元认知,提高教师本身的反思能力,那反思一下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用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的话作个小结,他们两人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新课堂的情景: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们能否给他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总之,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应强化元认知能力的训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