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案15

《五人墓碑记》教案15

教案设计   2025-01-13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教学难点]

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博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结合课文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阉 旌 湮 ? 缇 ?

溷 ? ? 詈 逡 ?

2.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 )________ ?( )_______

檄( )________ ?( )________

缇( )_______ 佯( )_________

堤( )_______ 徉( )__________

噪( )_______

燥( )_______ 谥( )__________

躁( )_______ 隘( )__________

3.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土。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阎门外吊桥上,五义上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土,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票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溢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博与复社。张博(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未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恢四年进土,“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复社成立于意宗天启末年,是和阀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三)补充介绍作者。

张博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侦元年(1628年),其时他 26岁。

(四)介绍时代背景——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概况。

1.暴动的导火线是周顺昌被逮捕。

教师简介周顺昌:曾任吏部主事,为官清廉正直,离京返乡时只有"行李一肩"。天启五年(1625年),吏科都给事魏大中被捕路经苏州,顺昌与之周旋累日,以其女许配魏之孙。经骑趣行,语侵顺昌,顺昌张叱之日:“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以是革职。次年,阉党追弹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词连顺昌,于三月十五日矫诏逮捕了他。六月十七日在狱中遇害,时年43岁。 2.学生口述苏州市民暴动经过。(略)。

3.简介魏忠贤(1568~1627):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侍候他很小心,导之宴游,甚得他的欢心。1620年熹宗即帝位,魏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魏又与惠宗的乳母客氏勾结,从此掌握大权,自称九千岁,并广置党羽,残酷杀害正直的大臣和官吏。天启七年(1627)八月竟宗死,怀宗即位,十一月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行至阜城,其党徒密报锦衣卫将来擒拿他回京治罪,乃自缢而死。

(五)诵读第1段。

步骤: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然后进行评点。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以下各段同此)

写法指要: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何等笔力!

写法指要:此段不接着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生发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之意,为结尾张本。由此再进一步展开,真可谓“出奇制胜”。(略释作文中的“奇正”之法。)

注:以上内容大多可以化为启发提问,不是由教师说出。(下同)

解释:①“缇绮”之“骑”读?②“谁为哀者”,据上文“哭声震动天地”,缇骑之间应为“为谁而哀”或“为哀者谁”,此系倒文,不能译为“谁在哭”。③“以呵”“以免”的“以”,同“而”。④“?然”,五人墓成“一”字形排列,次第相邻,今日所见如此。

写法指要:本段叙苏州市民反阀党斗争始末,而以“激于义”三字为统帅,至五人姓名县然而止,即又回到建墓事上,此亦跌宕之法,盖为下文蓄势。

写法指要: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

写法指要: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

贤士大夫者,?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此处再结一句,以示其“买?”、“墓葬”之功不可灭)。

解释:①“为人记”,替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不是记述,而是指这篇文章。②“明死生之大”,阐明死的重大意义。“死生”,偏义复词,偏“死”,“生”无义。③“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语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同“或”,或许。作者用的是委婉说法,使行文有波澜。

写法指要:前段说五人之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大意义,本段更进一层说五人激于义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这就站得更高了。作者在行文上也很讲究,连用四个长句,气势磅礴,波澜横生,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用的是“卒章显志”旧法,却又有其创新之处,读后使人胸襟开阔。五人之死,有此篇碑文,千古不朽矣。

(十一)齐背全文。

(十二)总结全文。

1.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先让学生划分本文结构层次(分三部分),然后按部分画出示意图表,并指出这三者结合的方式。

注:抒情融于记叙和议论之中,是不言自明的。

2.对比论述方式。

在评点中已经涉及,小结中只要求学生说出各项对比的作用(死得光明磊落,为伸张正义而死,死得荣耀且有价值,令人怀念),而集中到一点就是“匹夫有重于社稷”,突出了文章中心。

这一条不必作过细分析。

3.语言积累。

名词活用如动词:

旌:旗的一种?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

墓:坟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而函之。

古今异义的词语:

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眠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碎发。

视:比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点击显示
【《五人墓碑记》教案15】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69038/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