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⑵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语言、动作、神态。)
二、研读课文
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段,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学生自学。)
生: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师:你对哪件事比较感兴趣?
(举手表示。)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对捕鸟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件吧!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捕鸟的?
生:第六自然段。
师:默读第六自然段,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自学,交流。)
生:我从“须下大雪才好”体会到闰土很聪明。因为闰土知道下大雪时小鸟找不到吃的,正好能捕鸟。
生:我体会到闰土很能干。“下了雪,我扫出了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
师:你体会得这样好,一定也能读得好。愿意读读吗?
(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闰土捕鸟的方法很好,我读的时候,就突出了几个动词。
师:真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喜欢读的同学自己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从“什么都有”体会到鸟雀很多,这也说明闰土很会捕鸟。
师:你能读出鸟雀的多吗?
(生读。)
生:我从“只一拉”体会到闰土捕鸟的方法很简单。
师:闰土在讲述这件事时会是怎样的神情语气呢?
生:很自豪的。
师:那就自豪地读读这段话吧!
(生读。)
师:捕鸟这么有趣,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闰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怎样捕鸟,还知道海边有贝壳,谁来读读捡贝壳这段?
(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海边的贝壳颜色很多,形状也很多。
师:能读出颜色和形状的多吗?
(指名读,齐读。)
师:海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白天捡贝壳,晚上还可以去看瓜呢?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看瓜这一段?
生:我喜欢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习。
生:我喜欢到课文中找找语句,看看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喜欢想像当时的情景。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
(生自学、交流。)
(指名朗读。)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刺猹是很惊险的,如果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的,所以读得轻一些。
师:他是这样理解的,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读。)
生:因为闰土是在讲一件稀奇的事,所以我读得神奇些。
师:还有些同学想读一读这件事,自己找个伙伴读读吧!
(生读。)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体会吗?
生:我从这件事体会到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很凶猛的,闰土还敢去刺。
生:我体会到闰土经常去刺猹,因为他知道猹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师:让我们去看看这惊险刺激的一幕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猹的狡猾。猹反从胯下窜了,因为从其他地方逃跑,还是能刺到的,而从胯下窜就刺不到了。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生:我有一句话不懂,“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为什么有两个破折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读读句子,体会。
生: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因为我当时和现在都不知道猹是怎样的,起说明的作用。
师:那么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呢?
生:这个破折号也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因为破折号后的句子里说明猹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师:这个句子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师:闰土所讲的这些事,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事,文中还有一件,是哪一件?
生:是看跳鱼儿。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到跳鱼儿很有趣,它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生:我知道跳鱼儿又叫弹涂鱼,它能爬到树上去,它的脚其实是它的鳍,体长约10CM,稍侧扁,淡褐色,栖息于滨泥之中,常出水跳跃,上陆地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师:这是你课外搜集的,对吗?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有趣的跳鱼儿吧!
(生齐读。)
师:通过学习这四件事情,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三、质疑品文
师:鲁迅是位大文豪,他的文章幽默含蓄,耐人寻味。请你仔仔细细读一读课文,你有琢磨不透的地方吗?把它找出来。
生:我有一个句子不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读懂这个句子: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读一读这个句子,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地方读不懂。
生:我知道“素不知道”就是“向来不知道”。
生:我知道“如许”就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
生:我知道新鲜事是指“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师:“我”不知道的新鲜事只有这些吗?
生:“我”还不知道怎样捕鸟。
生:“我”还不知道有跳鱼儿。
师: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希奇事吗?
(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出示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池塘里捕鱼、捉泥鳅……)作为少爷的“我”很想了解这些事,如果你是闰土,你会怎么向“我”介绍这些事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件进行叙述,一、二句话也可以,三四句话也可以,长度不作要求。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如果是“自叹如意”,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根据学生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读一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我”整天生活在院子里。
生:我想到了坐井观天的故事,“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整天呆在家里,见识很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会思考问题。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闰土也像一只井底之蛙,他也不知道城里的新鲜事,只不过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而已。
师:你觉得闰土也像井底之蛙,只不过他的“天空”与“我”的“天空”不同而已,对吗?你的见解真独特。你能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真不简单。他们怎么做才会知道更多的知识呢?
生:“我”应该去大自然中,这样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懂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生:闰土如果也像“我”一样读读书,就会知道书本上的许多知识。
师:假如我们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要多读课外书。
生:我们可以看电视。
生:我们可以去旅游。
生:我们可以上网。
生:我们不但要读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学习知识。
四、小结
五、作业
你是向往“我”的生活还是向往闰土的生活?写一段话,明天进行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