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尊重老人
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老人更应当受到尊重和关心。在这方面,我国许多地方、部门、单位都做得很好。比如,现在全国许多城市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乘车、进公园实行半票或免票;有的医院为老人开设专门窗口;有的关卡为老人开设专门通道等等。这些都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为他们晚年的幸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毋庸讳言,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也还存在着不尊重老人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首先,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人是否受到尊重,决不只是一个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经为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就整体来说,他们多种机能在衰退,因而需要人们去关爱和尊重;而今天的中青年是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今日中青年的一切都留下了老年人的痕迹,都包含了他们的心血。所以,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实际上是一种回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尊重老人,强调弘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江泽民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指出,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老人受到尊重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每一个在职的人,每一个中青年,都要发自内心地尊重老人,为老年人的幸福、愉快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其次,尊重老人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必要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很有针对性的。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培养我国国民扎实的道德根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孝敬长辈、尊重老人做起。因为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传统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等等;孝敬长辈、尊重老人这种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这种基本的传统道德都没有,那还遑论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干部如果连自己的长辈、身边的老人都不能尊重,那他(她)也就根本不可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尊重老人这一传统道德做起。
最后,尊敬老人是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强调“孝”、“忠”,这是从人识字时就要开始灌输的。在过去几千年中,我国一直把“孝”、“忠”作为衡量好人与坏人的标准。近几十年来,这个传统被否定了,它使得不少人从未受过这种教育,让一些人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从而为所欲为,直至违法乱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思想教育,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是必要的。所以,要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不断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从孝敬长辈、尊敬老人的教育入手。古人说:“百善孝为先。”通过对自己家里长辈的孝敬,对身边老人的尊重,有利于培养人的善良的感情;这种善良感情会使人产生认真做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动力,会使人的心态更谦和,为人更友善,从而能抵制各种邪念与恶念,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我们不仅要大力提倡尊重老人,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实践尊重老人。在这方面,首先是社会尊老。社会尊老的核心是风气。我们的各种媒体要积极宣传尊老的必要性,表彰做得好的,曝光不好的。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要把尊老作为教育的必要内容。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老人的风气。其次是政府尊老。政府尊老的核心是制度。即政府要通过多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合法地位得到实现。三是组织尊老。组织尊老的核心是教育。即党、团、妇联、工会等组织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强调尊重老人的必要性和通过一些必要的形式实践尊老。教育的重点是干部和青少年;干部是起表率作用的,在尊敬老人方面,同样要率先垂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尊老的主要承担者。四是单位尊老。单位尊老的核心是措施。单位是尊老的主体,单位在医疗、文娱、学习等方面要制定一定的具体措施,使老同志的利益得到保证,人格得到尊重。五是家庭尊老。家庭尊老的核心是精神。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我国的老人基本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子女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六是晚辈尊老。晚辈尊老的核心是孝顺。晚辈尊重自己的长辈,是责无旁贷的责任,晚辈对长辈要关心、体贴,在态度上尤其要礼貌、温顺。七是老人互尊。老人互尊的核心是沟通。老人们之间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因此,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八是老人自尊。老人自尊的核心是自律。老人们要遵纪守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多一份理解,少一点埋怨。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年人要像周总理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成为受得起社会尊重的人。